让金融不再是“他乡客” 愿农户皆为“弄潮儿”——聚焦农村金融素养提升
提升农村金融素养对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要聚焦构建农村“金融知识传播、金融环境营造、金融实践应用”协同机制,促进金融要素与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需要关注的问题思考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朝着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最终目标稳步迈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改革深水区的“破”与“立”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份聚焦“三农”的纲领性文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千万工程”到“新质生产力”,中央一号文件始终以“变”的智慧应对时代课题,以“不变”的初心锚定历史方位。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下,这份文件既是破局之钥,亦是立制之基。
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繁荣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现实而深刻的时代背景,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到2035年前这段时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
重温红色印记 走好新时代“常”征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道路上,一大批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了忠诚,用生命捍卫了信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国际牛肉价格缘何“牛气十足”?
国际牛肉价格“牛气十足”,是主产国牛肉供需趋紧、牛肉贸易需求持续增加、全球牛肉产量预计下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未来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为牛肉价格增添了一股“牛劲”。
国际“牛市”何时传导国内“牛市”
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以陕西省为例
农村供水保障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
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加快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
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客观需要,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使然。在2025年完成过渡期后,尽管我国进入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完善常态化帮扶机制和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绝不亚于脱贫攻坚,因此,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对加快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仍有着重要的
“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为例
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属秦巴山区。近年来,巴山镇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抓牢产业振兴“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破题,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基地+文化旅游+数字电商”融合发展之路,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激发乡村文化新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张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须有运营思维
党建引领作为实现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的根本之策,秉持的思维理念和方法路径具有指南针和航向标作用。要突出抓好运营思维这个“牛鼻子”,将乡村进行市场化、系统化运营,实现乡村升值、集体增收、农民共富。
浅析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赋能村集体经济
2024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规范流转交易,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产权流转规范化建设,近期,我们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总结部分地区试点经验,探索健全交易体系、完善交易规则、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监督管理
承侗寨非遗之魂,铸基层服务之盾
侗族建筑凝结了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汗水,学习其通过建筑传承下来精神内涵,可以为工作提供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指引,成为基层公务员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千万工程”发展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创建未来乡村经验为例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区坚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 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 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 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建什么”的原则
乡村振兴呼唤绿色金融
传统农业存在问题、乡村落后面临挑战、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持续发展理念兴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了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决策的现实需求
铜仁市“三四五”举措,奏响莞铜人才交流“协作曲”
近年来,广东东莞和贵州铜仁两地积极抢抓东西部协作历史机遇,以干部人才交流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三个赋能”、建立“四项机制”、探索“五条路径”,深入推进人才交流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助农增收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近年来,贵州省盘州市积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的作用,强村富民,盘活村级资源资产,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山东沂水:推进“百千工程” 助力富民强村
近年来,沂水县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以片区推进为实施路径,以产业振兴为关键环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简称“百千工程”),深入推进富民强村战略行动,探索出一条富有沂水特色的乡村共同富裕之路。
新时代事业单位青年干部乡村振兴意识培养和提升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同时,还把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作为一项单列,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事业单位青年干部作为全面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如何培养和提升乡村振兴意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千年鱼河峁 耕读文化镇——鱼河峁镇暨峁岔上乡村振兴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高油高产大豆拓展“新赛道” 有利于国产大豆价格企稳回升
陕西紫阳:建立五大体系 建设“山地版”和美乡村
重庆酉阳县: “穿透式”管好帮扶项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