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发展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创建未来乡村经验为例
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区坚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 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 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 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建什么”的原则,着 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 韵味的乡村新社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43.84 亿元,增速3.8%;村经营性收入10.83亿元,村均 75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23元,城乡 收入比缩小至1.53:1,全面消除村级经营性收入150 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连续6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考 核优秀等次,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入选全国乡村振 兴十大典型案例。
做法与成效
第一,科学布局、全域推进,绘好未来乡村蓝图。2022 年6月,余杭区制定《余杭区未来乡村示范带创 建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提出创建未来乡村示范带, 计划到2025年建成未来乡村示范带10条、未来乡村 示范村60个。编制全区未来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对未来乡村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科学确定各区域建设 和发展导向,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民生改善、 公共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区财政按投资额给 予上限8亿元对10条示范带予以奖励;对示范带外 的未来乡村,被评为区级、市级、省级的,区财政按 投资额分别给予上限6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 奖励。
第二,鲜明特色、擦亮品牌,塑造未来乡村优势。深挖特色优势,以交通路网、产业带、山水带、民俗 人文带等为轴线,串点成线、连线成带,确定了余杭 街道“禹上稻乡、共富未来”,中泰街道“未来笛乡、 乐享共富”,良渚街道“田园牧歌、良渚遗风”,闲林 街道“山水物阜、闲居林下”等十大特色鲜明的未来 乡村示范带创建思路,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 来乡村发展格局。目前,10条示范带已全面启动创建, 其中第一批5条示范带中4个子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 第二批5条示范带中2条已开工,剩余示范带正进行 初设报批。同时,还积极打造乡村未来产业、风貌、 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 集成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 村+善治乡村”为一体的未来乡村建设。如,径山镇 小古城村打造未来治理场景,依托“四议六步”民主 协商机制,变“事后处理”为“源头治理”,成为全国 学习“千万工程”现场会考察点、列入全省“千万工程” 综合领域试点单位。良渚街道新港村打造未来产业场 景,以良渚遗址未来乡村公园为引领,主抓农业、体 育、文化三大产业,促成雷霆体育、院士村、元宇宙 等1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并相继承接国内重大体育赛 事和举办大型乡村节庆活动,打响运动新港品牌。瓶 窑镇南山村打造未来邻里场景,通过建设幸福乡里共 同体,引入绿城专业运营团队,打造“朝夕美好”服 务品牌,已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余杭街道永安村打 造未来智慧场景,整合农品优势、新锐品牌、产业空间、 公共服务等资源,打造“稻梦空间”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为种粮大户、落地企业、创客、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百丈镇溪口村打造未来低碳场景,探索“双碳+共富” 模式,打造碳排放监管“碳管家”数字化平台,构建 村企竹林低碳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碳汇变现。
第三,经营乡村、内驱发展,聚变未来乡村能级。
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未来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 优化提升乡村营商环境,着力强化运营前置理念,将 项目建设与乡村运营紧密结合,完善乡村产业发展配 套设施,探索乡村运营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坚持品牌化、 公司化、市场化,经营乡村、盘活要素,组建企业化实体、 推动组团式发展、实行片区化经营,积极做大做强乡 村运营品牌,目前已有42个行政村通过独资、抱团、 国企合作、社会企业合作等方式成立40家乡村运营 公司。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村加快走出去,将成功经验 带到区外落地生根,推动乡村经营“地瓜经济”发展。 余杭街道永安村与浙江芒种乡村运营公司联合成立“千 村运营公司”,通过整合乡村运营生态企业、梳理乡 村运营资源、总结乡村运营体系、建立数字化模型等, 对外输出“运营体系+数字化系统+共享资源”,目前, 公司在全国各地对接的项目有18个,已完成整村运营 签约项目5个。
经验启示
脱贫地区正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 村全面振兴的双重任务、双重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 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 机制,既整体规划、久久为功,又重点突破、集中发力,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 画卷,走出符合脱贫地区实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启示一: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接续奋斗。坚持把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锚定 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立足发展阶段,一切从实际 出发,因时因势确立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凝聚各方 面资源力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动摇、不停顿、 不折腾,当前特别要守好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 贫底线,解决好土地撂荒、无人种粮问题和返贫致贫 风险对象漏测失帮、增收不稳问题,确保风险防控好、 底线守得牢,在此基础上不断引领乡村振兴出实招、 见实效、换新颜。
启示二:必须坚持统筹谋划、彰显特色。坚持把 乡村振兴摆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谋划, 找准在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村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方面的薄弱短板,统筹实施基 础设施、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公共配套、产业发展 等建设,有序打造未来乡村特色场景,培育村庄品牌、 农产品品牌、节庆活动品牌,不改乡村的样、不忘乡 村的根、不丢乡村的魂,形成一村一品、一带一韵, 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宜创的 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特质发展、各美其美。
启示三:必须坚持内核驱动、良性发展。坚持 把培育和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作为重中之重,大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招引落地更多农业项目和头 部企业,抓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能人强农,深化 一二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产供销协同、产学研合 作,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现代“新农人”培 育行动,持续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各类乡村人才,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强村公 司,引入乡村职业经理人机制,加强现代乡村运营管理, 推动乡村走上自主发展、良性循环道路。
启示四:必须坚持数智赋能、引领未来。坚持把 握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新赛道,聚焦乡村数字新 基建,通过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传统基础 设施数字化改造、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建设等夯实数字 底座,聚焦乡村产业数字化,通过强化数字农业科技 创新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数字赋能农文旅融 合发展等壮大乡村经济,聚焦乡村治理数字化,通过 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健全乡村环境监 管治理体系、加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等构 筑智治体系,推动乡村数字化、智慧化。 启示五: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作为。坚持党 对“三农”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建强以村级党组织 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不断提升村级组织引领推动现代 乡村发展、建设、治理能力;突出群众主体、尊重群 众意愿,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培育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建立全过程、竞争性乡村发展建设机制,破除“等靠要”、 打破“大锅饭”、增强主动性,形成只争朝夕、创先争 优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
“千万工程”发展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创建未来乡村经验为例
时间:2024-07-15 17:23:5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14期
作者:李永章
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区坚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 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 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 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建什么”的原则,着 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 韵味的乡村新社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43.84 亿元,增速3.8%;村经营性收入10.83亿元,村均 75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23元,城乡 收入比缩小至1.53:1,全面消除村级经营性收入150 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连续6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考 核优秀等次,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入选全国乡村振 兴十大典型案例。
做法与成效
第一,科学布局、全域推进,绘好未来乡村蓝图。2022 年6月,余杭区制定《余杭区未来乡村示范带创 建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提出创建未来乡村示范带, 计划到2025年建成未来乡村示范带10条、未来乡村 示范村60个。编制全区未来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对未来乡村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科学确定各区域建设 和发展导向,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民生改善、 公共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区财政按投资额给 予上限8亿元对10条示范带予以奖励;对示范带外 的未来乡村,被评为区级、市级、省级的,区财政按 投资额分别给予上限6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 奖励。
第二,鲜明特色、擦亮品牌,塑造未来乡村优势。深挖特色优势,以交通路网、产业带、山水带、民俗 人文带等为轴线,串点成线、连线成带,确定了余杭 街道“禹上稻乡、共富未来”,中泰街道“未来笛乡、 乐享共富”,良渚街道“田园牧歌、良渚遗风”,闲林 街道“山水物阜、闲居林下”等十大特色鲜明的未来 乡村示范带创建思路,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 来乡村发展格局。目前,10条示范带已全面启动创建, 其中第一批5条示范带中4个子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 第二批5条示范带中2条已开工,剩余示范带正进行 初设报批。同时,还积极打造乡村未来产业、风貌、 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 集成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 村+善治乡村”为一体的未来乡村建设。如,径山镇 小古城村打造未来治理场景,依托“四议六步”民主 协商机制,变“事后处理”为“源头治理”,成为全国 学习“千万工程”现场会考察点、列入全省“千万工程” 综合领域试点单位。良渚街道新港村打造未来产业场 景,以良渚遗址未来乡村公园为引领,主抓农业、体 育、文化三大产业,促成雷霆体育、院士村、元宇宙 等10余个优质项目落地,并相继承接国内重大体育赛 事和举办大型乡村节庆活动,打响运动新港品牌。瓶 窑镇南山村打造未来邻里场景,通过建设幸福乡里共 同体,引入绿城专业运营团队,打造“朝夕美好”服 务品牌,已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余杭街道永安村打 造未来智慧场景,整合农品优势、新锐品牌、产业空间、 公共服务等资源,打造“稻梦空间”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为种粮大户、落地企业、创客、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百丈镇溪口村打造未来低碳场景,探索“双碳+共富” 模式,打造碳排放监管“碳管家”数字化平台,构建 村企竹林低碳发展新格局,加快实现碳汇变现。
第三,经营乡村、内驱发展,聚变未来乡村能级。
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未来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 优化提升乡村营商环境,着力强化运营前置理念,将 项目建设与乡村运营紧密结合,完善乡村产业发展配 套设施,探索乡村运营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坚持品牌化、 公司化、市场化,经营乡村、盘活要素,组建企业化实体、 推动组团式发展、实行片区化经营,积极做大做强乡 村运营品牌,目前已有42个行政村通过独资、抱团、 国企合作、社会企业合作等方式成立40家乡村运营 公司。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村加快走出去,将成功经验 带到区外落地生根,推动乡村经营“地瓜经济”发展。 余杭街道永安村与浙江芒种乡村运营公司联合成立“千 村运营公司”,通过整合乡村运营生态企业、梳理乡 村运营资源、总结乡村运营体系、建立数字化模型等, 对外输出“运营体系+数字化系统+共享资源”,目前, 公司在全国各地对接的项目有18个,已完成整村运营 签约项目5个。
经验启示
脱贫地区正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 村全面振兴的双重任务、双重挑战,必须深入贯彻落 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 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 机制,既整体规划、久久为功,又重点突破、集中发力,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 画卷,走出符合脱贫地区实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启示一: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接续奋斗。坚持把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锚定 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立足发展阶段,一切从实际 出发,因时因势确立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凝聚各方 面资源力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动摇、不停顿、 不折腾,当前特别要守好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 贫底线,解决好土地撂荒、无人种粮问题和返贫致贫 风险对象漏测失帮、增收不稳问题,确保风险防控好、 底线守得牢,在此基础上不断引领乡村振兴出实招、 见实效、换新颜。
启示二:必须坚持统筹谋划、彰显特色。坚持把 乡村振兴摆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谋划, 找准在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村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等方面的薄弱短板,统筹实施基 础设施、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公共配套、产业发展 等建设,有序打造未来乡村特色场景,培育村庄品牌、 农产品品牌、节庆活动品牌,不改乡村的样、不忘乡 村的根、不丢乡村的魂,形成一村一品、一带一韵, 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宜创的 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特质发展、各美其美。
启示三:必须坚持内核驱动、良性发展。坚持 把培育和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作为重中之重,大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招引落地更多农业项目和头 部企业,抓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能人强农,深化 一二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产供销协同、产学研合 作,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现代“新农人”培 育行动,持续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各类乡村人才,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强村公 司,引入乡村职业经理人机制,加强现代乡村运营管理, 推动乡村走上自主发展、良性循环道路。
启示四:必须坚持数智赋能、引领未来。坚持把 握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新赛道,聚焦乡村数字新 基建,通过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传统基础 设施数字化改造、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建设等夯实数字 底座,聚焦乡村产业数字化,通过强化数字农业科技 创新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数字赋能农文旅融 合发展等壮大乡村经济,聚焦乡村治理数字化,通过 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健全乡村环境监 管治理体系、加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等构 筑智治体系,推动乡村数字化、智慧化。 启示五: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作为。坚持党 对“三农”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建强以村级党组织 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不断提升村级组织引领推动现代 乡村发展、建设、治理能力;突出群众主体、尊重群 众意愿,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培育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建立全过程、竞争性乡村发展建设机制,破除“等靠要”、 打破“大锅饭”、增强主动性,形成只争朝夕、创先争 优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