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黄金茶现状与出路
摘 要:湘西地区黄金茶在湖南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商标保护领域保护意识较强,分为“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两大类。湘西茶产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宋代。目前,茶叶原产区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时原产地自古为汉地与苗疆分界处,种养体系同时受汉苗两族习性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2004年至今的黄金茶产业复兴之路的研究,不难发现,黄金茶长时间的与市场脱节,问题也较为显现,一方面是黄金茶制作水平较为古老,红茶技艺起步较慢,茶叶等级划分的不严谨;另一方面商标与品牌的结合不够紧密,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同时周边都匀毛尖、鹤峰毛尖、江口抹茶、安化黑茶等对其有很大的冲击,最终导致黄金茶产业始终处于夹缝求生状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也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与茶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产业发展思路。
一、引言
产业振兴是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如何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自身优势,做到“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尤为重要,文中侧重对农业文化遗产——湘西地区黄金茶进行产业分析与对比,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黄金茶是湘西地区古老珍稀特异性茶树品种资源,具有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的特点。因此,黄金茶被国内外茶叶专家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由于“黄金茶”商标为外地注册,当地只拥有“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等商标,全文以黄金茶代指湘西地区黄金茶。
二、黄金茶历史与现状
(一)黄金茶名字的由来。黄金茶分布于冷寨河两岸,以吉首市隘口村和保靖县黄金村为主,两村以向姓为大姓,互为亲戚。黄金茶的名称几十年内发生了三次转变。从一开始的统称“冷寨河”茶叶,再到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换金茶”,再到如今的“黄金茶”。
湘西地区黄金茶(区别于江西三清山地区的黄金茶,以及黄金茶商标所代表的黄金茶品牌)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的溪州茶,民间关于湘西地区黄金茶的由来就流传了十多种版本,有一些版本之间故事相互重叠,如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故事、换金茶的故事以及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的故事等。其中巡抚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的故事传播最广: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农历四月,湖广贵都御史陆杰,自保靖宣慰使司(今迁陵镇)取道往镇溪(今吉首市)巡视兵防。途径保靖辖区的鲁旗(今保靖县葫芦镇)深山沟壑密林中,一行百余人,多染瘴气,艰难行至冷寨河苗寨已不能行走。当地苗族老阿婆摘采自家门前的百年老茶树叶沏汤赠与这些文武官员服用,饮后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欣喜万分,当即赐与老阿婆黄金一锭,还特将此茶进贡朝廷。此后,该茶就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美誉,这个古老的苗寨也改名为"黄金寨"。但经考证,《明史》只记载了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在今吉首市设立镇溪军民千户所,并无其他赘述。查阅《明世宗实录》未发现有提及陆杰路经黄金村的内容。陆杰与向姓老阿婆、黄金茶治病的故事就更加无从谈起。黄金茶历史只有非文字史料(古茶园)而无史实记载,在其历史考证方面难度很大,但不影响其作为市场推广的噱头之一。
(二)古茶园的基本情况。黄金茶古茶园主要集中在保靖黄金村,数量之众,品种之多,为湘西之最。据统计共有两千余株古茶树,目前已成功分离并单独培育了一百余个株系,并选育审查核定“保靖黄金茶群体”等优势品种,由此可见,黄金茶具有不断推出优质新品系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后发资源优势不可估量。
三、茶产业面临的问题
湘西地区黄金茶经过相关部门认证,有104个不同株系生长在古茶园,如果仅作为茶叶基因库而言,黄金茶古茶园在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有着极大的意义,但就茶叶发展而言,意义不大,否则就不会在300多种群体黄金茶中挑选出“1号”“2号”“8号”“168号”,“单株”等进行无性扦插繁殖培育,从湖南省周边省市的田野调查来看,茶叶主产区主打茶品种通常为一种,周边省市诸如: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福建铁观音、安吉白茶、日照绿茶、贵州黔南州的黄金芽、都匀毛尖等。能一次性将红茶、绿茶两种产品同时打响知名度的少之又少。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湘西地区黄金茶面临多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茶工艺过于落后。绿茶制作技艺传承有序,步骤主要是三种工序:杀青—撵揉—干燥。而红茶技术起步则很晚,2008年左右受台湾红茶技术的影响才形成相应的体系,但由于学习过程中对于烘焙理解的不同,造成了红茶尾水的处理上并不成熟,其中烘焙时间火候把握不够,导致香气足而无回甘,且有苦涩味。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增香而采取了像农家做锅巴饭的办法,香气解决了,但很容易糊掉。所以在后来的加工过程中,有农户加入了茶园套种的杜仲叶,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综合苦涩味的替代品(炒制后的杜仲叶性平味甘),另一方面也是立体农业所产出农产品的有机融合。这种做法有其进步性和创新性,但对于技艺上存在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对策:对于红茶技艺需要重新系统型学习,除了手工炒制以外,批量生产也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避免每一批茶口感都不同的情况发生,品控不统一直接影响后续的市场推广。
(二)等级划分标准无法落地。湘西地区从2000年初发展茶叶以来,始终没有形成向云南普洱,安化黑茶一样的等级划分。普洱茶叶通常分为台地茶,大树茶,老树茶,古树茶(以下关沱茶为例,大约100—200年左右树龄的称谓大树茶,大约200—300年左右树龄的称为老树茶,300年树龄以上的称为古树茶,台地茶则通常指等高密植的标准茶园)的同时,也坚持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黄片等双轨制品级标准,而安化黑茶则按原料产地:高马二溪、云台山、芙蓉山、团云界,同时又采取参考品质区分为:三尖、茯砖、黑砖等,通过两种山头和品质并举的方式,推出让市场认可和便于识别的等级划分。而黄金茶单纯的以“一号”、“二号”为茶叶市场定价标准,不分老树大树,即“一号”明前茶市场售价500——800元左右,“二号”明前茶市场售价1200——1800元左右。哪怕是三年茶龄的台地新茶,价格依旧是围绕这个定价,不会另作调整。但三年茶龄的品质不够稳定,不拼配影响口感。
等级标准无法落地的原因:一是明前鲜叶价格高,用工成本大,明前一号茶鲜叶收购价最高80元一斤,二号茶鲜叶收购价最高150元一斤,原则上四斤鲜叶一斤干茶,实际中大约是五斤鲜叶一斤干茶。但由于绿茶的时鲜性,白天采摘晚上必须要加工,增加了成本,如果严格按照分级要求,加工量上不去,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二是夏秋茶采摘面临用工荒,由于销量上不去,春天的青壮劳力面临外出务工,人手不足的问题。人工以当地空巢老人为主,收购价格为5-15元一斤,仅够老人生活保障。但根本原因是黄金茶在全国的茶叶市场占有率非常低,供大于求,无法批量化满负荷生产,也就不存在像铁观音、西湖龙井等茶企一样,需要政府组织或者是企业包车组织采茶工进行明前抢收的情况。
(三)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发展模式。品牌、商标、产品三者没有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力。由于黄金茶主产区在保靖县与吉首市交接处,保靖县产量居多,且古茶园全部集中于保靖县的行政区划内,保靖县对于黄金茶的产地保护意识较强,已申请下国际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对“保靖黄金茶”和“湘西黄金茶”一直有着溯源之争,这对湘西地区其他黄金茶的壮大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当黄金茶产量上来了以后,针对大众市场的茶叶将会越来越多,如何让大众快速有效的识别茶叶等级与好坏,则需要追溯体系的弥补。但是,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全面监管实施难度大。并且茶叶作为世界第二大饮料,其安全性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农药、生长剂滥用等问题上。如何在茶叶销售前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也能形成统一的行业加工包装标准等。
(五)营销思路急需转变。目标人群始终是针对老茶客一类,这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受市场波动影响。受众单一化变相的理解为产品的单一化,多元化的产品才能吸纳多元化的受众。甘肃青海的三炮台,猴王的茉莉花,以及快消品的茶饮料品牌,都是这方面的受众。
(六)受众单一化。目前更多的做法是最求权威人士的认可,行业类评比的思维。这样做最大的问题的是浪费了过多的资金投入,所谓的“最好”一词,应该是由市场决定而非某个院士认定,且某个院士是希望整个茶叶产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说出的话多半具有鼓励性质,就我个人观察发现十余年来黄金茶没有太多实质的进步与发展。
四、解决措施
(一)加大产业重视力度。黄金茶产业作为湘西地区农业产业支柱性产业,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其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变化,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发挥作用,出台激励机制,推动黄金茶产的快速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各项扶持资金,加大对黄金茶产业的资金投入。
(二)强化生态发展理念。在坚持稳定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开展标准化、生态化、数字化茶园改造提升,以强化良种繁育、生态茶园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园区建设的为主要途径,将现有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管理的高效良种茶园或生态茶园。严格茶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进入茶园,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三)提高茶产品科技含量。坚持以技术改良为目标,加快湘西地区黄金茶业的品种更新和生产技术升级,在提升品质的同时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启动“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公共品牌“申驰”工程,加强保靖黄金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力度。同时,“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要建立品牌联盟,共同营销产品,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按照“依托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的发展布局。
(五)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选择规模大、成长性好、知名度高的茶企重点扶持,加大信贷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他们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改制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发展大型茶企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
(六)创新营销营销渠道。引导各产茶县市与大型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专卖店、物流配送中心对接,创新发展线下销售渠道。结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利用网络、数据、技术等现代要素,建立新型线上销售体系,推动营销渠道网络化。鼓励发展直供销售、会员定制、门店体验、网红带货等新业态,推进消费模式转变。
(七)加快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结合湘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倡导“全域旅游”,通过深度挖掘湘西黄金茶文化,并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茶文化,不断打造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推进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努力从参与式、体验式、知识和技能的升级换三个方面,提供可参与、可体验、可咨讯、可分享的功能,实现黄金茶旅游产业的创新利用.
五、结论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它联系着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科研饮食、外贸、社交、农业、园艺等各方面。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经贸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湘西黄金茶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展示、宣传湘西的一个重要品牌和途径。品饮湘西黄金茶,不仅是品饮神秘湘西的山光水色,更是在品饮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味。加快推进湘西黄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中心,充分利用与发挥湘西州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和发展潜力,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茶叶之路,努力把湘西黄金茶打造成中国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让湘西黄金茶叶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广大人民造福。
湘西地区黄金茶现状与出路
时间:2023-09-28 15:16:2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骥龙
摘 要:湘西地区黄金茶在湖南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商标保护领域保护意识较强,分为“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两大类。湘西茶产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宋代。目前,茶叶原产区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时原产地自古为汉地与苗疆分界处,种养体系同时受汉苗两族习性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2004年至今的黄金茶产业复兴之路的研究,不难发现,黄金茶长时间的与市场脱节,问题也较为显现,一方面是黄金茶制作水平较为古老,红茶技艺起步较慢,茶叶等级划分的不严谨;另一方面商标与品牌的结合不够紧密,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同时周边都匀毛尖、鹤峰毛尖、江口抹茶、安化黑茶等对其有很大的冲击,最终导致黄金茶产业始终处于夹缝求生状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也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与茶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产业发展思路。
一、引言
产业振兴是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如何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自身优势,做到“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尤为重要,文中侧重对农业文化遗产——湘西地区黄金茶进行产业分析与对比,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黄金茶是湘西地区古老珍稀特异性茶树品种资源,具有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的特点。因此,黄金茶被国内外茶叶专家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由于“黄金茶”商标为外地注册,当地只拥有“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等商标,全文以黄金茶代指湘西地区黄金茶。
二、黄金茶历史与现状
(一)黄金茶名字的由来。黄金茶分布于冷寨河两岸,以吉首市隘口村和保靖县黄金村为主,两村以向姓为大姓,互为亲戚。黄金茶的名称几十年内发生了三次转变。从一开始的统称“冷寨河”茶叶,再到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换金茶”,再到如今的“黄金茶”。
湘西地区黄金茶(区别于江西三清山地区的黄金茶,以及黄金茶商标所代表的黄金茶品牌)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的溪州茶,民间关于湘西地区黄金茶的由来就流传了十多种版本,有一些版本之间故事相互重叠,如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故事、换金茶的故事以及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的故事等。其中巡抚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的故事传播最广: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农历四月,湖广贵都御史陆杰,自保靖宣慰使司(今迁陵镇)取道往镇溪(今吉首市)巡视兵防。途径保靖辖区的鲁旗(今保靖县葫芦镇)深山沟壑密林中,一行百余人,多染瘴气,艰难行至冷寨河苗寨已不能行走。当地苗族老阿婆摘采自家门前的百年老茶树叶沏汤赠与这些文武官员服用,饮后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欣喜万分,当即赐与老阿婆黄金一锭,还特将此茶进贡朝廷。此后,该茶就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美誉,这个古老的苗寨也改名为"黄金寨"。但经考证,《明史》只记载了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在今吉首市设立镇溪军民千户所,并无其他赘述。查阅《明世宗实录》未发现有提及陆杰路经黄金村的内容。陆杰与向姓老阿婆、黄金茶治病的故事就更加无从谈起。黄金茶历史只有非文字史料(古茶园)而无史实记载,在其历史考证方面难度很大,但不影响其作为市场推广的噱头之一。
(二)古茶园的基本情况。黄金茶古茶园主要集中在保靖黄金村,数量之众,品种之多,为湘西之最。据统计共有两千余株古茶树,目前已成功分离并单独培育了一百余个株系,并选育审查核定“保靖黄金茶群体”等优势品种,由此可见,黄金茶具有不断推出优质新品系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后发资源优势不可估量。
三、茶产业面临的问题
湘西地区黄金茶经过相关部门认证,有104个不同株系生长在古茶园,如果仅作为茶叶基因库而言,黄金茶古茶园在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有着极大的意义,但就茶叶发展而言,意义不大,否则就不会在300多种群体黄金茶中挑选出“1号”“2号”“8号”“168号”,“单株”等进行无性扦插繁殖培育,从湖南省周边省市的田野调查来看,茶叶主产区主打茶品种通常为一种,周边省市诸如: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福建铁观音、安吉白茶、日照绿茶、贵州黔南州的黄金芽、都匀毛尖等。能一次性将红茶、绿茶两种产品同时打响知名度的少之又少。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湘西地区黄金茶面临多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茶工艺过于落后。绿茶制作技艺传承有序,步骤主要是三种工序:杀青—撵揉—干燥。而红茶技术起步则很晚,2008年左右受台湾红茶技术的影响才形成相应的体系,但由于学习过程中对于烘焙理解的不同,造成了红茶尾水的处理上并不成熟,其中烘焙时间火候把握不够,导致香气足而无回甘,且有苦涩味。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增香而采取了像农家做锅巴饭的办法,香气解决了,但很容易糊掉。所以在后来的加工过程中,有农户加入了茶园套种的杜仲叶,一方面可以看做是综合苦涩味的替代品(炒制后的杜仲叶性平味甘),另一方面也是立体农业所产出农产品的有机融合。这种做法有其进步性和创新性,但对于技艺上存在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对策:对于红茶技艺需要重新系统型学习,除了手工炒制以外,批量生产也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避免每一批茶口感都不同的情况发生,品控不统一直接影响后续的市场推广。
(二)等级划分标准无法落地。湘西地区从2000年初发展茶叶以来,始终没有形成向云南普洱,安化黑茶一样的等级划分。普洱茶叶通常分为台地茶,大树茶,老树茶,古树茶(以下关沱茶为例,大约100—200年左右树龄的称谓大树茶,大约200—300年左右树龄的称为老树茶,300年树龄以上的称为古树茶,台地茶则通常指等高密植的标准茶园)的同时,也坚持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黄片等双轨制品级标准,而安化黑茶则按原料产地:高马二溪、云台山、芙蓉山、团云界,同时又采取参考品质区分为:三尖、茯砖、黑砖等,通过两种山头和品质并举的方式,推出让市场认可和便于识别的等级划分。而黄金茶单纯的以“一号”、“二号”为茶叶市场定价标准,不分老树大树,即“一号”明前茶市场售价500——800元左右,“二号”明前茶市场售价1200——1800元左右。哪怕是三年茶龄的台地新茶,价格依旧是围绕这个定价,不会另作调整。但三年茶龄的品质不够稳定,不拼配影响口感。
等级标准无法落地的原因:一是明前鲜叶价格高,用工成本大,明前一号茶鲜叶收购价最高80元一斤,二号茶鲜叶收购价最高150元一斤,原则上四斤鲜叶一斤干茶,实际中大约是五斤鲜叶一斤干茶。但由于绿茶的时鲜性,白天采摘晚上必须要加工,增加了成本,如果严格按照分级要求,加工量上不去,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二是夏秋茶采摘面临用工荒,由于销量上不去,春天的青壮劳力面临外出务工,人手不足的问题。人工以当地空巢老人为主,收购价格为5-15元一斤,仅够老人生活保障。但根本原因是黄金茶在全国的茶叶市场占有率非常低,供大于求,无法批量化满负荷生产,也就不存在像铁观音、西湖龙井等茶企一样,需要政府组织或者是企业包车组织采茶工进行明前抢收的情况。
(三)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发展模式。品牌、商标、产品三者没有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有力的市场竞争力。由于黄金茶主产区在保靖县与吉首市交接处,保靖县产量居多,且古茶园全部集中于保靖县的行政区划内,保靖县对于黄金茶的产地保护意识较强,已申请下国际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对“保靖黄金茶”和“湘西黄金茶”一直有着溯源之争,这对湘西地区其他黄金茶的壮大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当黄金茶产量上来了以后,针对大众市场的茶叶将会越来越多,如何让大众快速有效的识别茶叶等级与好坏,则需要追溯体系的弥补。但是,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全面监管实施难度大。并且茶叶作为世界第二大饮料,其安全性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农药、生长剂滥用等问题上。如何在茶叶销售前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也能形成统一的行业加工包装标准等。
(五)营销思路急需转变。目标人群始终是针对老茶客一类,这意味着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受市场波动影响。受众单一化变相的理解为产品的单一化,多元化的产品才能吸纳多元化的受众。甘肃青海的三炮台,猴王的茉莉花,以及快消品的茶饮料品牌,都是这方面的受众。
(六)受众单一化。目前更多的做法是最求权威人士的认可,行业类评比的思维。这样做最大的问题的是浪费了过多的资金投入,所谓的“最好”一词,应该是由市场决定而非某个院士认定,且某个院士是希望整个茶叶产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说出的话多半具有鼓励性质,就我个人观察发现十余年来黄金茶没有太多实质的进步与发展。
四、解决措施
(一)加大产业重视力度。黄金茶产业作为湘西地区农业产业支柱性产业,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其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变化,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发挥作用,出台激励机制,推动黄金茶产的快速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各项扶持资金,加大对黄金茶产业的资金投入。
(二)强化生态发展理念。在坚持稳定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开展标准化、生态化、数字化茶园改造提升,以强化良种繁育、生态茶园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园区建设的为主要途径,将现有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管理的高效良种茶园或生态茶园。严格茶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进入茶园,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三)提高茶产品科技含量。坚持以技术改良为目标,加快湘西地区黄金茶业的品种更新和生产技术升级,在提升品质的同时降低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启动“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公共品牌“申驰”工程,加强保靖黄金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力度。同时,“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要建立品牌联盟,共同营销产品,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按照“依托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的发展布局。
(五)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选择规模大、成长性好、知名度高的茶企重点扶持,加大信贷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他们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改制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发展大型茶企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
(六)创新营销营销渠道。引导各产茶县市与大型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专卖店、物流配送中心对接,创新发展线下销售渠道。结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利用网络、数据、技术等现代要素,建立新型线上销售体系,推动营销渠道网络化。鼓励发展直供销售、会员定制、门店体验、网红带货等新业态,推进消费模式转变。
(七)加快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结合湘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倡导“全域旅游”,通过深度挖掘湘西黄金茶文化,并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茶文化,不断打造茶旅精品线路、精品园区和特色小镇,推进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努力从参与式、体验式、知识和技能的升级换三个方面,提供可参与、可体验、可咨讯、可分享的功能,实现黄金茶旅游产业的创新利用.
五、结论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它联系着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科研饮食、外贸、社交、农业、园艺等各方面。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经贸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湘西黄金茶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展示、宣传湘西的一个重要品牌和途径。品饮湘西黄金茶,不仅是品饮神秘湘西的山光水色,更是在品饮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味。加快推进湘西黄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中心,充分利用与发挥湘西州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和发展潜力,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茶叶之路,努力把湘西黄金茶打造成中国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让湘西黄金茶叶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广大人民造福。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