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西横峰: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时间:2024-06-06 11:27:2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江西省横峰县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红色农旅项目为契机,坚持树牢“大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大力气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让横峰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一、案例背景

横峰县是方志敏精神首创地和“清贫精神”发源地,被誉为“可爱的中国”摇篮。境内葛源镇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青板乡周村横峰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方胜峰会议旧址、金鸡山大捷遗址,姚家乡黄道故居、兰子畈娄底村弋横暴动发生地等均是红色历史的鉴证。红色是横峰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蕴含着战胜强敌、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018年7月,横峰退出贫困县序列。近年来,该县又持续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发展,持续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整体工作态势稳中向好。特别是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支持下,横峰以青板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为抓手,下大力气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以乡村治理促进效能提升。

二、做法成效

(一)发挥主心骨作用,打牢基层治理之基。

横峰始终坚持将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支部建强、把队伍管好、把服务抓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

一是党建引领持续发力。健全支部建设“1+4”乡村治理模式,以支部为核心,广泛建立村民理事会、村民互助会、监督委员会和乡友促进会等“四会”组织406个,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积极实施“1+3+N”结对帮带机制,有效落实一个党小组结对帮带3个村小组和N个理事会,打造支部“1+1”、党员“1+N”党建模式,县直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共建,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发乡村治理新活力。二是人才支撑持续强化。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双培养”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善作为的“三农”队伍;实施“回村任职大学生”工程,为所有村配备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村干部,同步出台配套政策,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实施“四微齐心·聚力振兴”党建工程,积极发挥“四微组织”(村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中的作用。目前,该县村党组织书记中专高中以上学历达84%,大专及以上学历达73%,平均年龄44岁,村干部结构大幅优化、干部素质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二)找准症结共“谋”,突出群众主体地位。

横峰坚持紧盯“为民服务”这一落脚点,通过搭建服务载体、探索治理路径,让群众唱“主角”,推动形成“民呼我行”的暖心磁场。

一是开展常态化联系。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街道八大“战区”和乡镇“包乡挂村”制度,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持续开展红旗小区、红旗楼宇、红旗业主“三红联创”活动,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构建联户机制,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务实管用、方便服务”的原则,依托基层治理“一张网”,党员干部与群众广泛包联结对,每名包联干部联系20至30户居民。目前,该县2536名党员干部与6.53万户家庭包联结对,实现“联户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二是推动快速化响应。严格落实分级建立网格管理微信群要求,随时收集、实时上报、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将群众诉求变成民情清单、民情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确保“事情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提、困难在网格解”。三是提供精细化服务。优化完善“一乡镇一品牌”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乡村夜话”访民情活动,积极发挥好“逢四说事”“香樟树下说家事”“老管热线”等平台作用,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化解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烦事。

(三)提升颜值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实效

横峰坚持一盘棋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村;坚持一盘棋谋划产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布局相应产业;围绕打造幸福家园目标,让村规民约“活”起来、文明乡风“立”起来,把家风文化“种”进群众心间。

一是以美塑形,让乡村“靓”起来。坚持“清、拆、建、管、治”五措并举,继续推进“五拆五清”,全域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坚持精心规划建设、高标创建管理,因村制宜确定“三线”整治方式,加速推进“三线”整治,营造“多村竞秀、点面共进、全域绽放”秀美乡村局面。二是以业为基,让产业“兴”起来。大力推进“特色产业示范带”“红色农旅示范带”和新320国道“绿色生态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绿色油库”振兴计划,依托国家龙头企业兴安种业,发展水稻制种特色产业;2023年共安排建设项目22个,其中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项目18个,以青霞公路沿线村庄为主,辐射周边村庄。三是以文化人,让乡村“和”起来。精心策划全县移风易俗进乡村系列活动方案,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葛源红”“小板凳”宣讲团、乡镇“大喇叭”等宣传作用,让广大群众“耳朵有听头,走路有劲头,空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

三、经验启示

一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建强农村党组织,必须有能战斗的班子和冲在前的带头人。横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为核心,以人才支撑,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选举能干事、口碑好、有公信力的村民,共同出谋划策,和乡村干部一起上门做群众工作,达到“带”起来的目的。

二是广泛深入激发群众“源动力”。横峰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引导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五老人员等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破除“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变“单兵作战”为“众人合力”。贯彻落实“五个一”要求,切实做到常态化开展乡村党员干部包联一个自然村、每月至少遍访一次村内农户、组织村民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找准一个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推动一批问题解决,增强群众幸福感与参与度。

三是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结合共享的建设理念,兼顾颜值和情怀,进行村庄治理,使村民共享生活便利;进一步提升改造“特色产业示范带”“红色农旅示范带”,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创业,以产业发展实现联农带农益农,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上善作为;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为促进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典型案例    

江西横峰: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时间:2024-06-06 11:27:2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江西省横峰县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红色农旅项目为契机,坚持树牢“大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大力气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让横峰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一、案例背景

横峰县是方志敏精神首创地和“清贫精神”发源地,被誉为“可爱的中国”摇篮。境内葛源镇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青板乡周村横峰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方胜峰会议旧址、金鸡山大捷遗址,姚家乡黄道故居、兰子畈娄底村弋横暴动发生地等均是红色历史的鉴证。红色是横峰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蕴含着战胜强敌、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018年7月,横峰退出贫困县序列。近年来,该县又持续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发展,持续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整体工作态势稳中向好。特别是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支持下,横峰以青板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为抓手,下大力气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以乡村治理促进效能提升。

二、做法成效

(一)发挥主心骨作用,打牢基层治理之基。

横峰始终坚持将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支部建强、把队伍管好、把服务抓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

一是党建引领持续发力。健全支部建设“1+4”乡村治理模式,以支部为核心,广泛建立村民理事会、村民互助会、监督委员会和乡友促进会等“四会”组织406个,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积极实施“1+3+N”结对帮带机制,有效落实一个党小组结对帮带3个村小组和N个理事会,打造支部“1+1”、党员“1+N”党建模式,县直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共建,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发乡村治理新活力。二是人才支撑持续强化。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双培养”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善作为的“三农”队伍;实施“回村任职大学生”工程,为所有村配备1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村干部,同步出台配套政策,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实施“四微齐心·聚力振兴”党建工程,积极发挥“四微组织”(村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中的作用。目前,该县村党组织书记中专高中以上学历达84%,大专及以上学历达73%,平均年龄44岁,村干部结构大幅优化、干部素质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二)找准症结共“谋”,突出群众主体地位。

横峰坚持紧盯“为民服务”这一落脚点,通过搭建服务载体、探索治理路径,让群众唱“主角”,推动形成“民呼我行”的暖心磁场。

一是开展常态化联系。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街道八大“战区”和乡镇“包乡挂村”制度,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持续开展红旗小区、红旗楼宇、红旗业主“三红联创”活动,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构建联户机制,按照“居住相邻、关系相近、务实管用、方便服务”的原则,依托基层治理“一张网”,党员干部与群众广泛包联结对,每名包联干部联系20至30户居民。目前,该县2536名党员干部与6.53万户家庭包联结对,实现“联户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二是推动快速化响应。严格落实分级建立网格管理微信群要求,随时收集、实时上报、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将群众诉求变成民情清单、民情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确保“事情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提、困难在网格解”。三是提供精细化服务。优化完善“一乡镇一品牌”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乡村夜话”访民情活动,积极发挥好“逢四说事”“香樟树下说家事”“老管热线”等平台作用,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化解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烦事。

(三)提升颜值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实效

横峰坚持一盘棋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村;坚持一盘棋谋划产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布局相应产业;围绕打造幸福家园目标,让村规民约“活”起来、文明乡风“立”起来,把家风文化“种”进群众心间。

一是以美塑形,让乡村“靓”起来。坚持“清、拆、建、管、治”五措并举,继续推进“五拆五清”,全域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坚持精心规划建设、高标创建管理,因村制宜确定“三线”整治方式,加速推进“三线”整治,营造“多村竞秀、点面共进、全域绽放”秀美乡村局面。二是以业为基,让产业“兴”起来。大力推进“特色产业示范带”“红色农旅示范带”和新320国道“绿色生态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绿色油库”振兴计划,依托国家龙头企业兴安种业,发展水稻制种特色产业;2023年共安排建设项目22个,其中使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项目18个,以青霞公路沿线村庄为主,辐射周边村庄。三是以文化人,让乡村“和”起来。精心策划全县移风易俗进乡村系列活动方案,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葛源红”“小板凳”宣讲团、乡镇“大喇叭”等宣传作用,让广大群众“耳朵有听头,走路有劲头,空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

三、经验启示

一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建强农村党组织,必须有能战斗的班子和冲在前的带头人。横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为核心,以人才支撑,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选举能干事、口碑好、有公信力的村民,共同出谋划策,和乡村干部一起上门做群众工作,达到“带”起来的目的。

二是广泛深入激发群众“源动力”。横峰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引导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五老人员等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破除“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变“单兵作战”为“众人合力”。贯彻落实“五个一”要求,切实做到常态化开展乡村党员干部包联一个自然村、每月至少遍访一次村内农户、组织村民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找准一个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推动一批问题解决,增强群众幸福感与参与度。

三是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结合共享的建设理念,兼顾颜值和情怀,进行村庄治理,使村民共享生活便利;进一步提升改造“特色产业示范带”“红色农旅示范带”,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创业,以产业发展实现联农带农益农,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上善作为;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为促进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