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宁夏盐池:打造村级“红色收藏馆” 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4-05-27 19:52:4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摘要:曾记畔村以红色党建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红色”旱塬为特色,对标对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曾记畔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基层党建培训研学基地、金融帮扶展示基地”。曾记畔村创新“三同”模式强根基、建队伍、抓教育,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生态旅游+民风教育”产业,探索“党建+五治”促融合发展、“党建+五心”促服务优化,让乡村治理“硬起来”,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1+1+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家庭服务式微网格”为载体,以“安心、暖心、乐心、爱心、舒心”为基础治理脉络,打造五位一体的“五心”家园,力推“微网格+党员中心户+N”工作方法,为党员、村民“零距离”服务,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做到了人户底数清、村庄环境清、安全隐患清、居民诉求清,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案例背景

盐池县在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注重发挥红色资源禀赋,因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旅游+生态+民风教育”等模式,加强产业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农家乐、村级旅游点等项目,高标准打造花马池镇北塘新村、曹泥洼村,高沙窝镇麻黄梁村、王乐井乡曾记畔村、麻黄山李塬畔村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示范村,提升乡村公共文旅综合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高质量发展。曾记畔村项目示范区是2021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主要是建设村级红色文化讲堂一处及完善配套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

曾记畔村位于王乐井乡东北部约8.5公里处,辖6个自然村,现有总人口773户2106人,其中常住户385户1260人,非常住户388户846人,劳动力1186人。脱贫户196户570人,占总人口的27.6%。牛王线乡道穿村而过,地貌复杂,属黄土丘陵区地势,沟壑纵横,曾记畔自然村的冯家老寨子已有百年历史,曾为三区政府提供办公场所,红色文化和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曾记畔村已成为盐池县展示党建助推群众脱贫富民、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基地,累计接待区内外观摩、调研、考察团2000余人次,村党支部先后被中共中央、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被自治区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驻村工作队被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驻村帮扶先进集体”,曾记畔村被吴忠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评为“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村团委被共青团吴忠市委员会评为“吴忠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因贡献突出,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7月递补为自治区党委委员,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自治区60年感动宁夏人物”、“全区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带头人”、首届“最美盐池人”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王乐井乡曾记畔村以红色党建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红色”旱塬为特色,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打好“红黄绿”组合拳,实施“红色旅游+金融帮扶”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本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基层党建培训研学基地、金融帮扶展示基地,自治区乡村振兴样板村。

(一)创新“三同”模式,让红色“活”起来。曾记畔村以红色党建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红色”旱塬为特色,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将曾记畔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基层党建培训研学基地、金融帮扶展示基地。创新“三同”模式,让红色“活”起来。强根基,新建红色大讲堂、“七彩梯田”观光台,积极宣传6个革命遗址并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形成红色组团游布局。建队伍,组建兼职教师队伍,由全国劳模、人大代表朱玉国作为讲师团主要成员,同时聘请县内外教授、专家、学者成立师资库。大力推进红色教育课程开发和县内教学点建设,与县委党校共同开发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并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金融帮扶盐池模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等本乡本村特色亮点、阶段重点工作在全县打造现场教学点,不断完善教学模块。抓教育,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培训,丰富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使曾记畔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形成“常规教学体系、三同教学体系、异地教学体系”等一套完备丰富的教育模式体系。通过实地观摩、皮影戏故事寻踪、奋斗的一天、重走红军路等教育实践模式,为参观者和培训学员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曾记畔村的红色历史变得鲜活生活。创造性设置听革命故事、重走红军路、撸起袖子加油干、领“粮票”吃革命餐、模拟战场训练等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同”党性教育新模式让学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食宿、课堂设在百姓家中、设在田间地头,探索出一条“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独特培训模式,再现当年红军与群众鱼水相依的场景,搭起党群连心桥,让红色爱国主义精神“活”起来。

(二)“农文旅教”融合,让村民“富”起来。曾记畔村现有特色养殖的基础上,改扩建生态牧场1处,通过“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规模化发展特色滩羊养殖,同时为全村群众、种养大户提供良种、科学饲养管理、销售等有偿服务,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扩大现有窑洞民宿建设规模,在张记沟、佟记山分别建设窑洞农家乐2处,提升窑洞民宿周边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通过打造更贴近青年人喜好的窑洞民宿旅游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使群众通过闲置房屋出租、窑洞民宿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以打造曾记畔“七彩”梯田网红打卡点为契机,按照面向市场、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的原则,制定本村小杂粮品种布局,种植西农9976、信农1号甜荞麦和川荞1号、黔黑荞等系列新品种1.9万亩,打造曾记畔小杂粮稳产高产“万亩片”示范区。2022年喜获丰收2000多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环境面貌,为曾记畔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示范村将依托“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治理”的新业态,成立合作社,加快推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社会化,全面提高乡村农旅融合的丰富性和体验性。

(三)“党建+五治”促融合发展,让乡村治理“硬起来”。一是以政治作引领,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打造红色讲堂主阵地,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线下宣讲平台,运用“互联网+学习强国”等线上技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强化党员队伍思想教育,彰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支部+”基层治理共同体,通过政治引领把方向、堡垒引领夯基础、服务引领暖民心“三个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红色电影展播、健康、安全、反诈讲座等46场次,引导党员群众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领导。二是以法治作保障,强化基层治理新定力。以“八五普法”教育为重点,聚焦法律需求普及度、法律强制约束度、法律触手覆盖度。以“点对点”教育、“手把手”共推、“心贴心”服务为发力点,全覆盖助力全民守法。依托县、乡司法部门,邀请乡村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党员代表、乡贤村贤等,成立信访矛盾化解听证评审团,参与矛盾化解,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今年以来矛盾纠纷调解16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矛盾不出乡”,始终把法治保障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本,突出保障服务能力。三是以自治作基础,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五牙章”等规章制度,建强自治组织,激发自治活力。规范了村规民约,开展民主商议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各类议事24场次,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深化拓展“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民生关怀精细化为重点,尊重“微心愿”,立足“微事件”,完善村庄“微环境”,处理村上“微事务”,从细微处着眼全村网格化治理发展,形成村民自治大效应”。加强了村民乡村建设的参与度和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还干部清白;让百姓明白,凝聚群众的力量,为推动民主自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是以德治作教化,提升基层治理新生力。扎实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美庭院”“六个先锋示范户”等活动;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一场一榜”(文化广场、“道德评议榜”),发挥新时代积分超市作用,用小积分换来大文明。始终坚持实践活动扬正气、先进榜样做示范、移风易俗树新风。组织开展先进模范、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事迹宣讲活动,引导群众做传统道德的坚守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矛盾化解、志愿服务、走访慰问、政策宣讲,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始终把德智教育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注重坚持以文养德、坚持以美立德、坚持以规促德“三个坚持”提升乡风文明水平。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先后评选“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六个先锋示范户36户,开展移风易俗、道德讲堂43场次。四是以智治作支撑,增添基层治理新动力。充分运用互联网,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以“数字化乡村综合治理平台”为动力,实现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村共安装摄像头24个,有效扩大了“雪亮工程”覆盖面,提升了社会风险隐患预测预警能力;坚持以数字化赋能便民服务,实现水电、医保社保等民生项目“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公平公正,加大基层党务、政务和村务信息公开及村民事务待办力度;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步伐,新建高清电子屏一个,升级改造现有视频监控前端6路和存储系统,以自然村主要路口为重点全覆盖安装视频监控,建立六位一体治安防控体系,织密治安防控六张网;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网智能”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始终把智治支撑作为基层治理的突破,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强化“互联网+服务管理”“三项举措,提升现代化乡村治理水平。  

(四)“党建+五心”促服务优化,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1+1+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家庭服务式微网格”为载体,以“安心、暖心、乐心、爱心、舒心”为基础治理脉络,打造五位一体的“五心”家园,力推“微网格+党员中心户+N”工作方法,为党员、村民“零距离”服务。通过“微网格群”双向互动,充分运用线上信息平台,拓宽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织密为民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通过抓入户走访、抓宣传教育、抓群防群治,做到人户底数清、村庄环境清、安全隐患清、居民诉求清,提升干群关系、环境品质、安全指数、服务质量、群众满“党建+民情”促质效提升,打好乡村治理“组合牌”。建立“绿色新通道”,搭建“和事佬来说事”。设置网格员,吸纳更多群众参与,通过“问民情、知民意”实现服务村民无空白,敞开大门听民声,积极推行“有事您动嘴,办事我跑腿”的便民服务模式”,集中民智来议”。积极成立议事小组,利用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确保重大事项决议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利益诉求。探索建立多方参与解决问题的机制,引导村民参与自治,让村民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整合资源来“办事”。整合各类资金,集中解决村民反应大、群众呼声高、民生最迫切的难事。公开信息来“评事”。通过“四公开”,做到三个“统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民的每笔收支、党费收缴、各类救助、村上重大决议等都“晒”给村民看,“晒”出责任和压力,让群众心理有本明白账。突出“群众监督”,全程跟踪来“督事”。健全完善村监会与村民评议机制,提高办事透明度和村民满意度,真正做到“支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三、经验启示

启示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曾记畔村在现有特色养殖的基础上,通过“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规模化发展特色滩羊养殖;以打造曾记畔“七彩”梯田网红打卡点为契机,依托“旅游+生态+农业+治理”的新业态,成立合作社,加快推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全面提高乡村农旅融合的丰富性和体验性,为村级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启示二:曾记畔村探索“党建+五心”促服务优化,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1+1+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家庭服务式微网格”为载体,以“安心、暖心、乐心、爱心、舒心”为基础治理脉络,打造五位一体的“五心”家园,力推“微网格+党员中心户+N”工作方法,为党员、村民“零距离”服务,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做到了人户底数清、村庄环境清、安全隐患清、居民诉求清,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典型案例    

宁夏盐池:打造村级“红色收藏馆” 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4-05-27 19:52:4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摘要:曾记畔村以红色党建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红色”旱塬为特色,对标对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曾记畔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基层党建培训研学基地、金融帮扶展示基地”。曾记畔村创新“三同”模式强根基、建队伍、抓教育,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生态旅游+民风教育”产业,探索“党建+五治”促融合发展、“党建+五心”促服务优化,让乡村治理“硬起来”,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1+1+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家庭服务式微网格”为载体,以“安心、暖心、乐心、爱心、舒心”为基础治理脉络,打造五位一体的“五心”家园,力推“微网格+党员中心户+N”工作方法,为党员、村民“零距离”服务,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做到了人户底数清、村庄环境清、安全隐患清、居民诉求清,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案例背景

盐池县在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注重发挥红色资源禀赋,因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旅游+生态+民风教育”等模式,加强产业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农家乐、村级旅游点等项目,高标准打造花马池镇北塘新村、曹泥洼村,高沙窝镇麻黄梁村、王乐井乡曾记畔村、麻黄山李塬畔村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示范村,提升乡村公共文旅综合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高质量发展。曾记畔村项目示范区是2021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主要是建设村级红色文化讲堂一处及完善配套设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

曾记畔村位于王乐井乡东北部约8.5公里处,辖6个自然村,现有总人口773户2106人,其中常住户385户1260人,非常住户388户846人,劳动力1186人。脱贫户196户570人,占总人口的27.6%。牛王线乡道穿村而过,地貌复杂,属黄土丘陵区地势,沟壑纵横,曾记畔自然村的冯家老寨子已有百年历史,曾为三区政府提供办公场所,红色文化和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曾记畔村已成为盐池县展示党建助推群众脱贫富民、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基地,累计接待区内外观摩、调研、考察团2000余人次,村党支部先后被中共中央、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被自治区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自治区文明村,驻村工作队被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驻村帮扶先进集体”,曾记畔村被吴忠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评为“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村团委被共青团吴忠市委员会评为“吴忠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因贡献突出,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7月递补为自治区党委委员,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自治区60年感动宁夏人物”、“全区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带头人”、首届“最美盐池人”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王乐井乡曾记畔村以红色党建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红色”旱塬为特色,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打好“红黄绿”组合拳,实施“红色旅游+金融帮扶”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本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基层党建培训研学基地、金融帮扶展示基地,自治区乡村振兴样板村。

(一)创新“三同”模式,让红色“活”起来。曾记畔村以红色党建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红色”旱塬为特色,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将曾记畔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基层党建培训研学基地、金融帮扶展示基地。创新“三同”模式,让红色“活”起来。强根基,新建红色大讲堂、“七彩梯田”观光台,积极宣传6个革命遗址并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形成红色组团游布局。建队伍,组建兼职教师队伍,由全国劳模、人大代表朱玉国作为讲师团主要成员,同时聘请县内外教授、专家、学者成立师资库。大力推进红色教育课程开发和县内教学点建设,与县委党校共同开发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课程,并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金融帮扶盐池模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等本乡本村特色亮点、阶段重点工作在全县打造现场教学点,不断完善教学模块。抓教育,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培训,丰富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使曾记畔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形成“常规教学体系、三同教学体系、异地教学体系”等一套完备丰富的教育模式体系。通过实地观摩、皮影戏故事寻踪、奋斗的一天、重走红军路等教育实践模式,为参观者和培训学员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曾记畔村的红色历史变得鲜活生活。创造性设置听革命故事、重走红军路、撸起袖子加油干、领“粮票”吃革命餐、模拟战场训练等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同”党性教育新模式让学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食宿、课堂设在百姓家中、设在田间地头,探索出一条“课堂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独特培训模式,再现当年红军与群众鱼水相依的场景,搭起党群连心桥,让红色爱国主义精神“活”起来。

(二)“农文旅教”融合,让村民“富”起来。曾记畔村现有特色养殖的基础上,改扩建生态牧场1处,通过“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规模化发展特色滩羊养殖,同时为全村群众、种养大户提供良种、科学饲养管理、销售等有偿服务,逐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扩大现有窑洞民宿建设规模,在张记沟、佟记山分别建设窑洞农家乐2处,提升窑洞民宿周边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通过打造更贴近青年人喜好的窑洞民宿旅游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使群众通过闲置房屋出租、窑洞民宿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以打造曾记畔“七彩”梯田网红打卡点为契机,按照面向市场、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的原则,制定本村小杂粮品种布局,种植西农9976、信农1号甜荞麦和川荞1号、黔黑荞等系列新品种1.9万亩,打造曾记畔小杂粮稳产高产“万亩片”示范区。2022年喜获丰收2000多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环境面貌,为曾记畔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示范村将依托“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治理”的新业态,成立合作社,加快推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社会化,全面提高乡村农旅融合的丰富性和体验性。

(三)“党建+五治”促融合发展,让乡村治理“硬起来”。一是以政治作引领,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打造红色讲堂主阵地,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线下宣讲平台,运用“互联网+学习强国”等线上技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强化党员队伍思想教育,彰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支部+”基层治理共同体,通过政治引领把方向、堡垒引领夯基础、服务引领暖民心“三个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红色电影展播、健康、安全、反诈讲座等46场次,引导党员群众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领导。二是以法治作保障,强化基层治理新定力。以“八五普法”教育为重点,聚焦法律需求普及度、法律强制约束度、法律触手覆盖度。以“点对点”教育、“手把手”共推、“心贴心”服务为发力点,全覆盖助力全民守法。依托县、乡司法部门,邀请乡村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党员代表、乡贤村贤等,成立信访矛盾化解听证评审团,参与矛盾化解,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今年以来矛盾纠纷调解16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矛盾不出乡”,始终把法治保障作为基层治理的根本,突出保障服务能力。三是以自治作基础,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五牙章”等规章制度,建强自治组织,激发自治活力。规范了村规民约,开展民主商议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各类议事24场次,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深化拓展“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民生关怀精细化为重点,尊重“微心愿”,立足“微事件”,完善村庄“微环境”,处理村上“微事务”,从细微处着眼全村网格化治理发展,形成村民自治大效应”。加强了村民乡村建设的参与度和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还干部清白;让百姓明白,凝聚群众的力量,为推动民主自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是以德治作教化,提升基层治理新生力。扎实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美庭院”“六个先锋示范户”等活动;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一场一榜”(文化广场、“道德评议榜”),发挥新时代积分超市作用,用小积分换来大文明。始终坚持实践活动扬正气、先进榜样做示范、移风易俗树新风。组织开展先进模范、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事迹宣讲活动,引导群众做传统道德的坚守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矛盾化解、志愿服务、走访慰问、政策宣讲,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始终把德智教育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注重坚持以文养德、坚持以美立德、坚持以规促德“三个坚持”提升乡风文明水平。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先后评选“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六个先锋示范户36户,开展移风易俗、道德讲堂43场次。四是以智治作支撑,增添基层治理新动力。充分运用互联网,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以“数字化乡村综合治理平台”为动力,实现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村共安装摄像头24个,有效扩大了“雪亮工程”覆盖面,提升了社会风险隐患预测预警能力;坚持以数字化赋能便民服务,实现水电、医保社保等民生项目“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公平公正,加大基层党务、政务和村务信息公开及村民事务待办力度;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步伐,新建高清电子屏一个,升级改造现有视频监控前端6路和存储系统,以自然村主要路口为重点全覆盖安装视频监控,建立六位一体治安防控体系,织密治安防控六张网;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网智能”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始终把智治支撑作为基层治理的突破,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强化“互联网+服务管理”“三项举措,提升现代化乡村治理水平。  

(四)“党建+五心”促服务优化,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1+1+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家庭服务式微网格”为载体,以“安心、暖心、乐心、爱心、舒心”为基础治理脉络,打造五位一体的“五心”家园,力推“微网格+党员中心户+N”工作方法,为党员、村民“零距离”服务。通过“微网格群”双向互动,充分运用线上信息平台,拓宽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织密为民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通过抓入户走访、抓宣传教育、抓群防群治,做到人户底数清、村庄环境清、安全隐患清、居民诉求清,提升干群关系、环境品质、安全指数、服务质量、群众满“党建+民情”促质效提升,打好乡村治理“组合牌”。建立“绿色新通道”,搭建“和事佬来说事”。设置网格员,吸纳更多群众参与,通过“问民情、知民意”实现服务村民无空白,敞开大门听民声,积极推行“有事您动嘴,办事我跑腿”的便民服务模式”,集中民智来议”。积极成立议事小组,利用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确保重大事项决议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利益诉求。探索建立多方参与解决问题的机制,引导村民参与自治,让村民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整合资源来“办事”。整合各类资金,集中解决村民反应大、群众呼声高、民生最迫切的难事。公开信息来“评事”。通过“四公开”,做到三个“统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民的每笔收支、党费收缴、各类救助、村上重大决议等都“晒”给村民看,“晒”出责任和压力,让群众心理有本明白账。突出“群众监督”,全程跟踪来“督事”。健全完善村监会与村民评议机制,提高办事透明度和村民满意度,真正做到“支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三、经验启示

启示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曾记畔村在现有特色养殖的基础上,通过“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规模化发展特色滩羊养殖;以打造曾记畔“七彩”梯田网红打卡点为契机,依托“旅游+生态+农业+治理”的新业态,成立合作社,加快推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全面提高乡村农旅融合的丰富性和体验性,为村级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启示二:曾记畔村探索“党建+五心”促服务优化,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结合“1+1+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家庭服务式微网格”为载体,以“安心、暖心、乐心、爱心、舒心”为基础治理脉络,打造五位一体的“五心”家园,力推“微网格+党员中心户+N”工作方法,为党员、村民“零距离”服务,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网兜”,做到了人户底数清、村庄环境清、安全隐患清、居民诉求清,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