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太平山村:云雾山中的真切幸福

时间:2024-05-17 11:59:5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0期作者:陶成

赣鄂交界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甫田乡太平山村,是一个古老而秀美的村庄,有关该村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元代,诗人揭傒斯在《太平山杂咏》中记载:太平最高峰,署亭更潇洒。但有日与月,昼夜绕檐下。此外,《太平山记》《太平山求雨》《北极山》等大批诗文,都记录了该村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太平山村还是一块革命的热土,彭德怀等一大批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宝贵的足迹。近年来,太平山村立足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着眼“绿色、古色、红色”特色建设秀美乡村、培育富民产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古色”添“古香”

村落内土坯瓦房沿道路与河流分布,错落有致;完整保存下来的两座古民居(四合院)内,阁楼、门窗、廊柱均有精美的木刻,回栏上雕刻着戏曲人物,回廊天井铺着天然青石,古韵满满。

这是太平山村5个自然村之一的合港村,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太平山村党支部书记袁国和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村的根在哪里?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和利用好。”

为留住乡愁古韵,太平山村在保留传统村落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保护历史文化格局、风俗习惯传统、建筑空间尺度等历史文化个性特点,成功打造出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旅游秀美画卷。

以合港村为例,2021年,村里提出要修缮保护时,村民们就各有各的想法,意见很不统一。有的说,把房子搞得洋气一些;有的说,现代化设施越多越好;还有的说,有些房屋破破烂烂有损形象,还不如全部拆了,重新建。古村面貌要保留,村民的合理诉求也要满足,村“两委”邀请村民代表和文物建筑专家共同商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外部修旧如旧,内部尽量舒适。

有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村里的修缮工作立即展开。外立面改造,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使用木、石、砖、瓦、石灰、桐油等传统材料,以及榫卯结构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确保房屋的阁楼、门窗、廊柱等基本要素得到充分的保护,最大限度保留了村内建筑的“古色古香”。室内改造方面,支持村民使用空调、电脑、微波炉等现代化设备,让群众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鼓励他们保存木架床、木桌等老家具,留住乡愁,也留住家庭记忆。室外改造则以保护原生态(野生)树木、花草,以及古井、古道为主,鼓励动员村民保留、恢复竹篱笆、砖石甬道等传统民居设施,同时加强荒地绿化,以及路灯、休闲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合港村,远远望去,炊烟袅袅;侧耳细听,狗吠鸡鸣,驾车驶过,犹如巨幅田园风光画徐徐铺展。“都是党的好政策啊!改造后,不仅房子更漂亮了,住得也舒适多了。”村民王大妈难掩笑容地说。路过的游客也纷纷称赞:“在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犹如来到世外桃源,可以尽情放松身心,找到乡愁。”

第55页-41.PNG

“修旧如旧”让太平山村呈现出“古色古香”的乡村风貌。

“青山”是“靠山”

“那是十八宕的一棵青冈栎,800多岁了,我每天都要去看它,看有没有枯叶、有没有松材线虫病、有没有火灾隐患。”村民袁知堂说,“我对它就像对家里的老人一样上心呢,一枝一桠都要看到。”

袁知堂是太平山村众多护林志愿者之一。太平山村森林覆盖率达96.92%,其中包括松、柏、杉、柳、榆、杨等24棵古木,其中古松4棵,每一棵都高达十几米,常有鹤群夜宿古松之上。为做好“护绿”文章,太平山村“两委”号召党员、村民组长、普通村民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护林员志愿者工作队,按照“一树一档一人一策”的措施,为全村24棵古树名木挂上了“身份证”,标明了名称、编号、科属、树龄及电话信息,对树种、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环境建立了详尽的信息档案。

保护古树是太平山村保护森林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太平山村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的保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村里的温泉水位更稳定、云海更加浩瀚壮丽、雾海更加扑朔迷离。

一手抓自然生态保护,一手抓村容村貌提升。过去,由于垃圾清运设施不齐全、村民卫生意识不强,河边、路边、桥下常有垃圾;大多数村民家都是旱厕,污水排放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根除“顽疾”,2022年3月,太平山村在上级统一部署下,按“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方式处理垃圾,投资3万余元建设垃圾中转点,同时清理卫生死角12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6处;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以水为先”的原则,采取整村推进的措施进行户厕改造,拆除猪栏旱厕9间并新建公厕2座;此外,还争取资金230万元对石羊、老林场两个新村点改造,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好了,住着都舒服”“村子一天比一天漂亮,村里的环境一点儿不比城里差”……一句句赞叹,折射出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环境好了,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太平山村的森林、古树、温泉、云海、雾海等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古村、古建,吸引了赣鄂两省的众多游客。开办农家乐、民宿的村民也越来越多。2023年太平山村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带动沿线村民人均增收1万余元。村民刘合针夫妇利用自家的土坯房开设“老村长”农家乐,经营土猪肉、板笋、香菇、木耳等土特产美食,因其口味纯正,价格公道,深受游客的喜爱,每年增收近3万元。

“红色”永不褪色

“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第五、六纵队与湘鄂赣边红军支队会合,重新组成第五军,由彭德怀率领打击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经常在我们这里转战。”说起当地的红色故事,村民都如数家珍。

在太平山村,朱美厚、方谊修等为传播马列主义而壮烈牺牲的共产党人也受到村民的景仰。为缅怀英烈,太平山村建设朱美厚烈士广场,提醒村民致富不忘先烈,提醒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传承好红色基因,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袁国和说。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村“两委”聚焦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努力将其打造成群众“愿意来”的温馨家园。此外,村“两委”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拓展农家书屋、“您说我办”议事点、健身休闲等功能和服务项目,并针对“一老一小”问题,积极开设颐养之家、幸福食堂、儿童之家,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托育服务需求。

走进农家书屋,书架上陈列着政治、科技、文学、种植养殖、教育等各类书籍近1500册,村“两委”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及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党员、群众到农家书屋开展技能培训、理论宣讲等学习活动。

2023年,针对新修旅游公路“晴天有很多灰尘,雨天都是泥水”“新建道路的石子质量不达标,还未铺设沥青”等群众反映的问题,村“两委”将村民代表聚集在“您说我办”议事点,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问计问策,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有些难以解决的事情,村‘两委’就把大家聚在一起想对策,大家的意见和猜测就消除了,心情也舒畅。”村民刘某笑着说。

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新建的小型文体广场上,每当夜幕降临,太平山村妇女自发组织跳广场舞,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广场上还配置了相关体育健身器械,为群众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提供场所,营造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

此外,村“两委”还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村民组建了一支16人的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便民代办等活动。

“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党员志愿者陈丽正在向群众介绍最新养老保险政策。在她看来,及时为群众宣传讲解政策,能够帮助群众提高幸福感。“通过你们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详细讲解,我准备提高一下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以后养老提供一份保障,让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一点。”今年54岁的刘大叔高兴地对陈丽说。

去年以来,志愿者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养老、医疗、社保、就业等话题开展宣讲12次,通过接地气的语言让党的政策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联合乡卫生院定期为孤寡老人提供上门免费体检等医疗服务,受益群众达300余人。(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甫田乡人民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乡村建设    

太平山村:云雾山中的真切幸福

时间:2024-05-17 11:59:5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0期

作者:陶成

赣鄂交界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甫田乡太平山村,是一个古老而秀美的村庄,有关该村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元代,诗人揭傒斯在《太平山杂咏》中记载:太平最高峰,署亭更潇洒。但有日与月,昼夜绕檐下。此外,《太平山记》《太平山求雨》《北极山》等大批诗文,都记录了该村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太平山村还是一块革命的热土,彭德怀等一大批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宝贵的足迹。近年来,太平山村立足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着眼“绿色、古色、红色”特色建设秀美乡村、培育富民产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古色”添“古香”

村落内土坯瓦房沿道路与河流分布,错落有致;完整保存下来的两座古民居(四合院)内,阁楼、门窗、廊柱均有精美的木刻,回栏上雕刻着戏曲人物,回廊天井铺着天然青石,古韵满满。

这是太平山村5个自然村之一的合港村,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太平山村党支部书记袁国和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村的根在哪里?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和利用好。”

为留住乡愁古韵,太平山村在保留传统村落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保护历史文化格局、风俗习惯传统、建筑空间尺度等历史文化个性特点,成功打造出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旅游秀美画卷。

以合港村为例,2021年,村里提出要修缮保护时,村民们就各有各的想法,意见很不统一。有的说,把房子搞得洋气一些;有的说,现代化设施越多越好;还有的说,有些房屋破破烂烂有损形象,还不如全部拆了,重新建。古村面貌要保留,村民的合理诉求也要满足,村“两委”邀请村民代表和文物建筑专家共同商议,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外部修旧如旧,内部尽量舒适。

有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村里的修缮工作立即展开。外立面改造,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使用木、石、砖、瓦、石灰、桐油等传统材料,以及榫卯结构为代表的传统技艺,确保房屋的阁楼、门窗、廊柱等基本要素得到充分的保护,最大限度保留了村内建筑的“古色古香”。室内改造方面,支持村民使用空调、电脑、微波炉等现代化设备,让群众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鼓励他们保存木架床、木桌等老家具,留住乡愁,也留住家庭记忆。室外改造则以保护原生态(野生)树木、花草,以及古井、古道为主,鼓励动员村民保留、恢复竹篱笆、砖石甬道等传统民居设施,同时加强荒地绿化,以及路灯、休闲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合港村,远远望去,炊烟袅袅;侧耳细听,狗吠鸡鸣,驾车驶过,犹如巨幅田园风光画徐徐铺展。“都是党的好政策啊!改造后,不仅房子更漂亮了,住得也舒适多了。”村民王大妈难掩笑容地说。路过的游客也纷纷称赞:“在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犹如来到世外桃源,可以尽情放松身心,找到乡愁。”

第55页-41.PNG

“修旧如旧”让太平山村呈现出“古色古香”的乡村风貌。

“青山”是“靠山”

“那是十八宕的一棵青冈栎,800多岁了,我每天都要去看它,看有没有枯叶、有没有松材线虫病、有没有火灾隐患。”村民袁知堂说,“我对它就像对家里的老人一样上心呢,一枝一桠都要看到。”

袁知堂是太平山村众多护林志愿者之一。太平山村森林覆盖率达96.92%,其中包括松、柏、杉、柳、榆、杨等24棵古木,其中古松4棵,每一棵都高达十几米,常有鹤群夜宿古松之上。为做好“护绿”文章,太平山村“两委”号召党员、村民组长、普通村民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护林员志愿者工作队,按照“一树一档一人一策”的措施,为全村24棵古树名木挂上了“身份证”,标明了名称、编号、科属、树龄及电话信息,对树种、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环境建立了详尽的信息档案。

保护古树是太平山村保护森林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太平山村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的保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村里的温泉水位更稳定、云海更加浩瀚壮丽、雾海更加扑朔迷离。

一手抓自然生态保护,一手抓村容村貌提升。过去,由于垃圾清运设施不齐全、村民卫生意识不强,河边、路边、桥下常有垃圾;大多数村民家都是旱厕,污水排放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根除“顽疾”,2022年3月,太平山村在上级统一部署下,按“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方式处理垃圾,投资3万余元建设垃圾中转点,同时清理卫生死角12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6处;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以水为先”的原则,采取整村推进的措施进行户厕改造,拆除猪栏旱厕9间并新建公厕2座;此外,还争取资金230万元对石羊、老林场两个新村点改造,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好了,住着都舒服”“村子一天比一天漂亮,村里的环境一点儿不比城里差”……一句句赞叹,折射出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环境好了,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太平山村的森林、古树、温泉、云海、雾海等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古村、古建,吸引了赣鄂两省的众多游客。开办农家乐、民宿的村民也越来越多。2023年太平山村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带动沿线村民人均增收1万余元。村民刘合针夫妇利用自家的土坯房开设“老村长”农家乐,经营土猪肉、板笋、香菇、木耳等土特产美食,因其口味纯正,价格公道,深受游客的喜爱,每年增收近3万元。

“红色”永不褪色

“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第五、六纵队与湘鄂赣边红军支队会合,重新组成第五军,由彭德怀率领打击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经常在我们这里转战。”说起当地的红色故事,村民都如数家珍。

在太平山村,朱美厚、方谊修等为传播马列主义而壮烈牺牲的共产党人也受到村民的景仰。为缅怀英烈,太平山村建设朱美厚烈士广场,提醒村民致富不忘先烈,提醒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传承好红色基因,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袁国和说。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村“两委”聚焦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努力将其打造成群众“愿意来”的温馨家园。此外,村“两委”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拓展农家书屋、“您说我办”议事点、健身休闲等功能和服务项目,并针对“一老一小”问题,积极开设颐养之家、幸福食堂、儿童之家,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托育服务需求。

走进农家书屋,书架上陈列着政治、科技、文学、种植养殖、教育等各类书籍近1500册,村“两委”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及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党员、群众到农家书屋开展技能培训、理论宣讲等学习活动。

2023年,针对新修旅游公路“晴天有很多灰尘,雨天都是泥水”“新建道路的石子质量不达标,还未铺设沥青”等群众反映的问题,村“两委”将村民代表聚集在“您说我办”议事点,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问计问策,最终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有些难以解决的事情,村‘两委’就把大家聚在一起想对策,大家的意见和猜测就消除了,心情也舒畅。”村民刘某笑着说。

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新建的小型文体广场上,每当夜幕降临,太平山村妇女自发组织跳广场舞,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广场上还配置了相关体育健身器械,为群众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提供场所,营造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

此外,村“两委”还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村民组建了一支16人的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便民代办等活动。

“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党员志愿者陈丽正在向群众介绍最新养老保险政策。在她看来,及时为群众宣传讲解政策,能够帮助群众提高幸福感。“通过你们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详细讲解,我准备提高一下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以后养老提供一份保障,让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一点。”今年54岁的刘大叔高兴地对陈丽说。

去年以来,志愿者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养老、医疗、社保、就业等话题开展宣讲12次,通过接地气的语言让党的政策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联合乡卫生院定期为孤寡老人提供上门免费体检等医疗服务,受益群众达300余人。(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甫田乡人民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