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方寸之地描绘无限美景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因长江西陵峡而闻名,从夷陵开始,长江水势渐平,从高山过渡到丘陵,风景雄奇又不失秀美。为了在“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的山区让农民持续增收,夷陵区在农村房前屋后的“方寸地”上描绘美景,闲置的资源被利用、沉睡的资产被盘活,村庄环境为山水之美增色,村庄更美、村民更富、乡愁更浓。
激发内生动力
破纸板、旧家具、褪色的篷布、落满枯枝败叶的砖堆……过去,在小溪塔街道文仙洞村,好多村民家门口都少不了这“老几样”。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村民家里养鸡、养鸭,养殖污水常常流到路上,导致环境脏乱,邻里之间还时常闹矛盾。
“鸡、鸭、鹅就喂在这一小块地方,不干净,还老是有‘味道’,我小孙子都不愿意在这待。”
“乱就乱着呗,我们村都这样,庄稼人没那么讲究。”
“这么一块小地方,可不就是扔些破烂在这里,还能干啥?”
虽然也有村民提出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但多年的生活习惯让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村“两委”多次号召村民认真打扫,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好一时坏一时。不仅是文仙洞村,夷陵区内的其他一些村庄,也都存在类似的现象。有没有长久保持良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村容村貌的办法?
夷陵区乡村振兴局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后,决定把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联系起来,增强村民的主动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工作中来。
2018年开始,夷陵区陆续对区内173个村发展种植养殖、林特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户按照标准进行奖补,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的前提下,鼓励其通过发展产业持续增收。
面对区委、区政府的引领,各村都加快了工作节奏。文仙洞村党支部书记廖桂玲在村干部会上号召说:“既能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又能帮助村民们增收,两全其美的事儿,咱们说干就干。”
很快,村党员大会制定了方案,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一周之内,全村上下就被动员了起来。村民张书元家动作最快,门前落满枯枝败叶的砖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方用红砖整齐围起来的小菜园;长满了青苔的排水沟也在村里的帮助下重新修缮畅通;屋场旁的桃树枝上还挂上了几盏小灯笼,红彤彤的,衬得人心里暖暖的。
“从前也没觉得能有多大变化,用心收拾一下还真是大不一样,现在我家门口既整齐又干净,过段时间我还准备栽棵葡萄树,等夏天葡萄藤爬满架子,那才叫赏心悦目。”张书元说。
村里像张书元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庄环境很快焕然一新,邻里之间再不用为污水等小事吵嘴,村民关系越来越和谐。
2023年8月,夷陵区乡村振兴局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正式将小溪塔街道文仙洞村、黄花镇军田坝村、龙泉镇青龙村等5个村列为首批庭院经济示范村,鼓励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周边100米范围内的空闲地,围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文化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大业态发展庭院经济,提升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同时下发《夷陵区“庭院经济”示范户评选标准》,对美化环境效果明显、增收突出的农户进行奖补,奖补资金最高可达每户5000元。
目前,夷陵区全区5个示范村共有370余户村民积极开展生活垃圾清理、庭院规范养殖、衬砌沟渠、绿化美化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容村貌提升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打分,全区评选出首批庭院经济示范户138户。
龙泉镇青龙村村民傅高会家被评为“小菜园”模式庭院经济示范户。
下足“绣花功夫”
房前屋后,能种点什么呢?在黄花镇军田坝村,以村民宋致林为代表的17户农户选择了种李子树,而村民袁昌奎等9户农户家的微果园则以种植黄桃为主。
除了四季有果外,花卉、盆栽等特色作物也是军田坝村村民的重要选择。村民向家练就在房前屋后种满了红叶石兰、桂花、紫薇花、牡丹花等花卉,农忙时出工,农闲时就在家打理院子,光是卖花这一项,他家2023年的收入就超过5万元。如今,军田坝村许多村民家门口的小庭院,都摇身一变成为花园、果园,也成为增收的“产业园”。
“每个村特色不同,各个农户的意愿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因此,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军田坝村党支部书记宋毅说,“‘小而精’是我们军田坝村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村‘两委’帮助农户确定产业内容时,也要‘因人制业’。”
“村里给我们免费发放果树,请来了镇里农技中心的专家现场指导我们栽种、修剪,专家还叮嘱我们回家后做好管护,确保果树的成活率。”军田坝村村民宋致梅说,“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果树,既能美化居住环境,又能收获果实,可谓是两全其美。”
“方寸地”上不只能种树,还能经营。军田坝村村民彭小玉将自家小院周边重新整修,清理了堆放的杂物,并将从前坑坑洼洼的地面修复成了平整的水泥地,院子变得宽敞整洁。不久后,她还利用原来的小库房办起了小超市。“我开这家店方便村里人,自己多少也能赚点儿。”彭小玉笑着说。
像彭小玉一样,利用住宅空余房间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的还有同村村民彭艳。
彭艳将家中预留的车库打造成一家理发店,明亮的镜子、崭新的理发椅和一抽屉理发工具,让这个闲置的房间焕然一新,彭艳凭借着自己的好手艺吸引了一大批回头客。
“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他们不舍得花钱进城理发,我这里收费相对便宜,他们就成了我的老顾客。”彭艳说。
房前屋后的庭院特色养殖又是另一番景象。在龙泉镇青龙村,村民付高琼带头搞起了渔业养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原先废弃的坑塘通过清淤绿化、水质净化、加固整修护坡等措施,变成了现在的美丽鱼塘:水清、岸绿,水体自净能力也大幅提升,养殖的草鱼、鲢鱼、鲫鱼等肉质紧实,很受当地人欢迎。
“鱼塘就在家门口,不用跑远路,就能把鱼卖出去,一年也有一两万元收入咧。”付高琼神采飞扬地说。
龙泉镇青龙村村民胡仁芳在自家葡萄采摘园劳作。
助力“大文章”
离家越久,乡愁越浓。
“小时候总想往外闯,在外待久了却只想回家看看。原来村里条件不好,收入也低,现在村里有了农家乐、民宿,还有了景区。风景美了,大家荷包也鼓了,这次我还邀请了好几个外地朋友来玩。”在深圳工作的王先生说。
王先生所说的景区是位于龙泉镇青龙村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峡龙泉湖风景区。几年前,村庄的整体环境相对较差,再加上景区周边配套跟不上,来村里的游客并不多,少数过来的游客通常只是半日游,村里的几家农家乐发展不太顺利。
2020年起,随着村容村貌大大提升,游客逛了景区后,都会到村子里逛一逛。随着游客的增多,利用自家庭院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村里发展了旅游新业态,游客又有了更丰富的旅游体验,这就形成了正向循环,既留住了游客,又发展了村里的产业。
“前些年我也来过,环境比现在差远了,农家乐也没几家,更别提住宿了,我们都是自己带些吃的,在山里玩一圈,下午就走了。”宜昌市民杨女士说,“现在这里环境也好,可供挑选的农家乐也很多,小院门前花团锦簇,时闻鸟鸣,在这里品茗用餐是人生一大享受。”
得益于美丽庭院的不断发展,青龙村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来村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冬季赏梅,夏季摘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每当红梅盛开的消息传出,游客们就纷至沓来赏花探景,逛累了就找个附近的农家乐吃吃饭、小憩一下。
“别人来我家民宿住,我肯定要保证房间干净卫生,服务态度好,价格合理,不能砸了我们‘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招牌。”民宿老板雷开金说。
“目前,青龙村通过庭院经济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民宿等产业,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157人就业增收。”青龙村党支部书记别庆义说。
在方寸之地描绘无限美景,夷陵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充分发挥农户现有能力水平,增强村民的主动意识,鼓励发展以多业态庭院经济模式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提升。夷陵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袁小虎说:“下一步,夷陵区将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进一步擦亮美丽底色、厚植地方特色。通过政策引领撬动,让小庭院走向广阔天地,推进夷陵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讲述更多的夷陵故事。”(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乡村振兴局)
夷陵区:方寸之地描绘无限美景
时间:2024-06-22 23:27:5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2期
作者:罗贝戈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因长江西陵峡而闻名,从夷陵开始,长江水势渐平,从高山过渡到丘陵,风景雄奇又不失秀美。为了在“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的山区让农民持续增收,夷陵区在农村房前屋后的“方寸地”上描绘美景,闲置的资源被利用、沉睡的资产被盘活,村庄环境为山水之美增色,村庄更美、村民更富、乡愁更浓。
激发内生动力
破纸板、旧家具、褪色的篷布、落满枯枝败叶的砖堆……过去,在小溪塔街道文仙洞村,好多村民家门口都少不了这“老几样”。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村民家里养鸡、养鸭,养殖污水常常流到路上,导致环境脏乱,邻里之间还时常闹矛盾。
“鸡、鸭、鹅就喂在这一小块地方,不干净,还老是有‘味道’,我小孙子都不愿意在这待。”
“乱就乱着呗,我们村都这样,庄稼人没那么讲究。”
“这么一块小地方,可不就是扔些破烂在这里,还能干啥?”
虽然也有村民提出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但多年的生活习惯让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村“两委”多次号召村民认真打扫,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好一时坏一时。不仅是文仙洞村,夷陵区内的其他一些村庄,也都存在类似的现象。有没有长久保持良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村容村貌的办法?
夷陵区乡村振兴局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后,决定把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联系起来,增强村民的主动意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工作中来。
2018年开始,夷陵区陆续对区内173个村发展种植养殖、林特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户按照标准进行奖补,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的前提下,鼓励其通过发展产业持续增收。
面对区委、区政府的引领,各村都加快了工作节奏。文仙洞村党支部书记廖桂玲在村干部会上号召说:“既能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又能帮助村民们增收,两全其美的事儿,咱们说干就干。”
很快,村党员大会制定了方案,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一周之内,全村上下就被动员了起来。村民张书元家动作最快,门前落满枯枝败叶的砖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方用红砖整齐围起来的小菜园;长满了青苔的排水沟也在村里的帮助下重新修缮畅通;屋场旁的桃树枝上还挂上了几盏小灯笼,红彤彤的,衬得人心里暖暖的。
“从前也没觉得能有多大变化,用心收拾一下还真是大不一样,现在我家门口既整齐又干净,过段时间我还准备栽棵葡萄树,等夏天葡萄藤爬满架子,那才叫赏心悦目。”张书元说。
村里像张书元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庄环境很快焕然一新,邻里之间再不用为污水等小事吵嘴,村民关系越来越和谐。
2023年8月,夷陵区乡村振兴局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正式将小溪塔街道文仙洞村、黄花镇军田坝村、龙泉镇青龙村等5个村列为首批庭院经济示范村,鼓励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周边100米范围内的空闲地,围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文化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大业态发展庭院经济,提升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同时下发《夷陵区“庭院经济”示范户评选标准》,对美化环境效果明显、增收突出的农户进行奖补,奖补资金最高可达每户5000元。
目前,夷陵区全区5个示范村共有370余户村民积极开展生活垃圾清理、庭院规范养殖、衬砌沟渠、绿化美化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容村貌提升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打分,全区评选出首批庭院经济示范户138户。
龙泉镇青龙村村民傅高会家被评为“小菜园”模式庭院经济示范户。
下足“绣花功夫”
房前屋后,能种点什么呢?在黄花镇军田坝村,以村民宋致林为代表的17户农户选择了种李子树,而村民袁昌奎等9户农户家的微果园则以种植黄桃为主。
除了四季有果外,花卉、盆栽等特色作物也是军田坝村村民的重要选择。村民向家练就在房前屋后种满了红叶石兰、桂花、紫薇花、牡丹花等花卉,农忙时出工,农闲时就在家打理院子,光是卖花这一项,他家2023年的收入就超过5万元。如今,军田坝村许多村民家门口的小庭院,都摇身一变成为花园、果园,也成为增收的“产业园”。
“每个村特色不同,各个农户的意愿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因此,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军田坝村党支部书记宋毅说,“‘小而精’是我们军田坝村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村‘两委’帮助农户确定产业内容时,也要‘因人制业’。”
“村里给我们免费发放果树,请来了镇里农技中心的专家现场指导我们栽种、修剪,专家还叮嘱我们回家后做好管护,确保果树的成活率。”军田坝村村民宋致梅说,“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果树,既能美化居住环境,又能收获果实,可谓是两全其美。”
“方寸地”上不只能种树,还能经营。军田坝村村民彭小玉将自家小院周边重新整修,清理了堆放的杂物,并将从前坑坑洼洼的地面修复成了平整的水泥地,院子变得宽敞整洁。不久后,她还利用原来的小库房办起了小超市。“我开这家店方便村里人,自己多少也能赚点儿。”彭小玉笑着说。
像彭小玉一样,利用住宅空余房间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业的还有同村村民彭艳。
彭艳将家中预留的车库打造成一家理发店,明亮的镜子、崭新的理发椅和一抽屉理发工具,让这个闲置的房间焕然一新,彭艳凭借着自己的好手艺吸引了一大批回头客。
“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他们不舍得花钱进城理发,我这里收费相对便宜,他们就成了我的老顾客。”彭艳说。
房前屋后的庭院特色养殖又是另一番景象。在龙泉镇青龙村,村民付高琼带头搞起了渔业养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原先废弃的坑塘通过清淤绿化、水质净化、加固整修护坡等措施,变成了现在的美丽鱼塘:水清、岸绿,水体自净能力也大幅提升,养殖的草鱼、鲢鱼、鲫鱼等肉质紧实,很受当地人欢迎。
“鱼塘就在家门口,不用跑远路,就能把鱼卖出去,一年也有一两万元收入咧。”付高琼神采飞扬地说。
龙泉镇青龙村村民胡仁芳在自家葡萄采摘园劳作。
助力“大文章”
离家越久,乡愁越浓。
“小时候总想往外闯,在外待久了却只想回家看看。原来村里条件不好,收入也低,现在村里有了农家乐、民宿,还有了景区。风景美了,大家荷包也鼓了,这次我还邀请了好几个外地朋友来玩。”在深圳工作的王先生说。
王先生所说的景区是位于龙泉镇青龙村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峡龙泉湖风景区。几年前,村庄的整体环境相对较差,再加上景区周边配套跟不上,来村里的游客并不多,少数过来的游客通常只是半日游,村里的几家农家乐发展不太顺利。
2020年起,随着村容村貌大大提升,游客逛了景区后,都会到村子里逛一逛。随着游客的增多,利用自家庭院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村里发展了旅游新业态,游客又有了更丰富的旅游体验,这就形成了正向循环,既留住了游客,又发展了村里的产业。
“前些年我也来过,环境比现在差远了,农家乐也没几家,更别提住宿了,我们都是自己带些吃的,在山里玩一圈,下午就走了。”宜昌市民杨女士说,“现在这里环境也好,可供挑选的农家乐也很多,小院门前花团锦簇,时闻鸟鸣,在这里品茗用餐是人生一大享受。”
得益于美丽庭院的不断发展,青龙村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来村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冬季赏梅,夏季摘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每当红梅盛开的消息传出,游客们就纷至沓来赏花探景,逛累了就找个附近的农家乐吃吃饭、小憩一下。
“别人来我家民宿住,我肯定要保证房间干净卫生,服务态度好,价格合理,不能砸了我们‘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招牌。”民宿老板雷开金说。
“目前,青龙村通过庭院经济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民宿等产业,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157人就业增收。”青龙村党支部书记别庆义说。
在方寸之地描绘无限美景,夷陵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充分发挥农户现有能力水平,增强村民的主动意识,鼓励发展以多业态庭院经济模式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提升。夷陵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袁小虎说:“下一步,夷陵区将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进一步擦亮美丽底色、厚植地方特色。通过政策引领撬动,让小庭院走向广阔天地,推进夷陵区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讲述更多的夷陵故事。”(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