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阳:百育镇“五个一”筑牢防贫监测防线
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采取“五个一”有力举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筑牢防贫监测防线,全镇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工作成效。
湖南古丈:三农博主直播带货 助力山货出山
湖南省古丈县平坝镇张家坪村热闹非凡,一场暖心的直播带货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支两委积极组织邀请三农博主和吉首顺丰冷链物流负责人,为村民和养殖户带货,切实解决农产品和畜禽养殖户的销售难题,让山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五指山:抓住三个“关键” 助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海南省五指山市深化党建引领,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绩效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激励机制,抓住“人”、“制”、“效”三个关键,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南充:生猪供应量足价稳 请安心备“年味”
近年来,该市积极招引温氏、大北农、新希望等10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建成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28个、年产能近400万头,同时坚持以大带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189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河南滑县:“瓦岗模式”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河南滑县瓦岗寨村党支部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筑堡垒、兴产业、带民富”的目标,借助民生银行资助的“瓦岗寨村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项目”,成立了滑县瓦岗寨初心农业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
云南昆明市东川区:稳岗就业“六步法” 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万人以上安置点之一,在扩大搬迁群众就业容量、稳就业促增收方面探索出“六步法”,有力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岗增收,16749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5280人,就业率达91.23%,户均就业1.79人。
贵州毕节市:“五措并举”高质量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贵州省毕节市聚焦脱贫人口增收,出台《毕节市低收入脱贫人口三年增收工作方案(2022—2024年)》,建立脱贫人口增收跟踪监测、行业部门信息共享、常态化督促指导三大机制,通过稳岗就业、产业带动、盘活资产、政策惠农、精准帮扶五项举措,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660元,同比增长15.1%。
四川古蔺县: “促帮稳”全周期发力 让农民工有活干有钱赚
四川省古蔺县始终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重大任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构建技能培训多元化、定向扶持个性化、服务保障便民化工作格局。
广西大化县:发展庭院经济 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为破解大石山区土地资源少、群众增收难问题,充分挖掘农村空闲庭院潜力,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力的剩余时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小庭院大增收。
河南固始县:“输出”与“回引”相结合 有效提升就业务工质量
河南省固始县全力对接“长三角”,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德清县、温州市瓯海区,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等地建立友好关系,开展紧密协作,以劳务输出做实外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以产业回引促进在家脱贫人口增岗就业。输出与回引相结合,县外与县内共促进,多维度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2023年,全县实现3.9万脱贫人口就业,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创新打造县域劳务品牌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依托千亿家具产业集群优势,实施“再造十万南康木匠”工程,探索“培训+服务+品牌”的一条龙模式,实现了“树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2023年底,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700亿元,全区共有2.54万名脱贫劳动力在家具产业链企业务工,占已就业脱贫劳动力总数的51%。
安徽萧县:构建“四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安徽省萧县聚焦增强脱贫群众和脱贫村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构建“党组织+村集体+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党建引领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度融合的新路子,促进脱贫群众和脱贫村增收,守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
山西昔阳县:多措并举做好救灾工作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山西省昔阳县2023年遭遇“7·29”特大暴雨洪涝灾害,40小时内平均降雨量接近400毫米,全县10个乡镇、城区社区全部受灾,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昔阳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监测响应机制,针对重点人群切实落实好各类帮扶举措。
青海省:找准增长点抓实发力点 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青海省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73.6元,同比增长15.6%,比全省农牧民收入增速高出7.6个百分点。
甘肃秦安县:积极推广“一键报贫”模式 着力提升监测帮扶实效
甘肃省秦安县用好用活甘肃“一键报贫”系统,有效打通群众申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绿色通道”,有力解决人口流动性大、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孤岛”等带来的突发困难群体识别纳入不及时难题,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四川越西县:创新“三圈三服务” 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
四川省越西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面完成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化改造,以“党建+网格”为载体,让搬迁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水、电、宽带缴费及免费送药上门等14项便民服务。创新“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和网格员接单办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办实事联结机制,建立“民意委托制、恳谈听证制”等运行机制,搭建社情民意收集、问题协调处置、事项办理服务等平台,定期开展民情恳谈会、群众知情大会等,切实增强社区群众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健全社
重庆巫山县:创新“四步协同法” 筑牢防止返贫底线
重庆市巫山县针对过去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动性不够、帮扶力量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强、数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创新实施“四步协同法”,健全立体化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湖北五峰县:实施同心守望工程 “云上”关爱特殊群体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有脱贫人口56321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8458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32.77%,加之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日常照料问题日益凸显。五峰县以湖北省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统筹社会捐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焦巩固脱贫成果 守底线强基础促增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推动县及县以上部门单位对全区8856个行政村实行“一对一” “一对多”全覆盖包联帮扶、结对共建。精准选派驻村力量,重点向北疆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基层治理任务重的村选派878个工作队、3966人;向南疆全覆盖选派5895个工作队、33302人,自治区厅局单位732个工作队、4574人全部
河北省桥东区: 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河北张家口市桥东区农业农村局严格落实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向屠宰企业派驻2名驻场官方兽医开展屠宰检疫工作。
广西田阳:红色驿站筑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之家
搬出大山天地宽 挪出穷窝幸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