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越西县:创新“三圈三服务” 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
一是构建“全天候服务圈”。四川省越西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面完成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化改造,以“党建+网格”为载体,让搬迁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水、电、宽带缴费及免费送药上门等14项便民服务。创新“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和网格员接单办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办实事联结机制,建立“民意委托制、恳谈听证制”等运行机制,搭建社情民意收集、问题协调处置、事项办理服务等平台,定期
重庆巫山县:创新“四步协同法” 筑牢防止返贫底线
重庆市巫山县针对过去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动性不够、帮扶力量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强、数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创新实施“四步协同法”,健全立体化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湖北五峰县:实施同心守望工程 “云上”关爱特殊群体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有脱贫人口56321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18458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32.77%,加之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日常照料问题日益凸显。五峰县以湖北省开展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统筹社会捐赠、单位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聚焦巩固脱贫成果 守底线强基础促增收
一是派强力量。推动县及县以上部门单位对全区8856个行政村实行“一对一” “一对多”全覆盖包联帮扶、结对共建。精准选派驻村力量,重点向北疆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基层治理任务重的村选派878个工作队、3966人;向南疆全覆盖选派5895个工作队、33302人,自治区厅
宁夏海原县:打造“零工驿站” 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就业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着力打造“零工驿站”,提升劳务品牌效应,拓展就业服务范围,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陕西平利县:打造新平台培育新动能 助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陕西省平利县把稳岗就业摆在优先位置,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全程服务”的思路,在各镇创新组建11家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乡村建设服务公司,共注入资金2080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组织入股1394万元,占比67%
云南镇沅县:实施多元培训 激发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内生动力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通过将“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拓展成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再迭代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学院”,推动技能培训工作实现四大转变,有效提升了脱贫群众的整体素质,走出了一条破解“素质贫困”难题的典型之路,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山东省莱西市茂芝场自然村:奏响党建引领“进行曲” 蹚出乡村振兴“共富路”
近年来,村庄突出党建先锋引领,以“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路子”为指引,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路径,通过创新“经营土地”模式
安徽烈山区: 激活集体经济“强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烈山区烈山镇土型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合作、农户参与”的共富模式,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遇,成立初心种植合作社,村民入股土地55亩从事火龙果、黄金蜜梨、蜜薯、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
河南太康县:创新“五养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省太康县依托国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积极推行“五养”社会兜底保障模式,探索出农村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保障新路径。目前,全县8328名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
江西省:创新应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 以数据赋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江西省紧盯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突出数据赋能,创新打造覆盖所有农户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并围绕系统的数据共享、模型调优、功能提升等方面强化举措、扎实推进。2023年9月上线以来,累计识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万户4.2万人,占全省年度识别总数的48.2%,有力促进监测更全面、预警更准确、帮扶更有效。
河北磁县: 打好集体经济“组合拳”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今年以来,河北省磁县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元驱动,积极探索盘活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紫阳修脚师:一把修脚刀“修”出增收产业链
今后紫阳县将围绕产业发展目标,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巩固提升紫阳修脚师劳务品牌,持续带动城乡居民就业增收。
安徽烈山区:“一村一工坊” 强村富民“最优解”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坚持以“有解”思维创新“优解”路径,在古饶镇先试先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一村一工坊”建设,打造“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企业+农户”共富模式,初步实现村民增收、产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共赢局面。目前,全区已建成“一村一工坊”38家,培育引进乡村产业12个,预计年产值4000万元。
河南淮阳区:新站镇创新“文旅+”模式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周口市淮阳区新站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生态为底色”的发展思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生态文化、特色产业,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释放文旅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引帮扶“活水” 浇教育“沃土”——三江凝聚多方力量助推教育提质增效工作综述
近年来,三江依托中组部“组团式”帮扶、粤桂协作教育帮扶、国家移民管理局支教帮扶、同济大学托管帮扶、“三区”支教政策、柳州市“教育共同体”建设等教育帮扶资源优势,聚力主攻弱项、补齐短板,全力推动侗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领头雁”振翅 引领乡村腾飞
“领头雁计划”,是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牵头,联合十余家机构,于2018年10月共同发起的公益性新农人综合赋能项目。
湖南天心区:一家民宿带来的蝴蝶效应
东临雨花、西靠湘江、北接先锋、南抵湘潭。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暮云街道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子,让文旅融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广西隆林:蛇场乡“五子登科”加快富民强村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把“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实施,充分发挥人大“聚民智、汇民力、督落实”的优势运用“五子登科”的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振兴乡村上“比学赶超”,有效地加快富民强村的进程。
宁夏海原:激活振兴“动力源” 赋能乡村“新蝶变”
海原县关桥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总抓手,以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为契机,立足生态保护、瞄准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挖掘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优势农特产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努力开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都安瑶乡华丽蜕变——易地搬迁铸就幸福新篇章
贵州独山县:“五抓五共”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