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宁夏海原:激活振兴“动力源” 赋能乡村“新蝶变”

时间:2024-05-27 19:48:3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摘要:海原县关桥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总抓手,以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为契机,立足生态保护、瞄准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挖掘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优势农特产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努力开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

海原县关桥乡位于海原县东北部,海同、关麻公路贯穿全境,设有高速路口一处,交通便利,素有海原县“北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615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有9156户31636人,贺堡河、西河盘旋境内,群众沿线居住。全乡总耕地面积22.8万亩,以肉牛养殖、瓜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尤其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等摸索出的压砂耕作独特种植模式大量种植的硒砂瓜,被称作“石头缝里的西瓜”,一度成为当地农民眼中的“致富瓜”。2021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改善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关桥乡压砂地陆续退出压砂种植。同时,因群众发展观念较为落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乡村建设和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全乡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2022年以来,关桥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全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和“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目标,因地制宜调优产业结构,制定“绿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计划,抢抓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实施产业增收、公益性基础设施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3大类建设项目,不断壮大肉牛养殖、特色种植、全域旅游三大富民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完善治理体系,有力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进步,奋力绘就产业美、乡村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提质增效,特色种植业鼓起农民钱袋子。沿着关麻路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抢眼。大棚里,农民们沿着田垄正在种植甜瓜种苗,一派繁忙景象,眼前“寸土寸金”的大棚就是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依靠。2022年,关桥乡综合考虑压砂地退出区群众的发展诉求,科学推行“退砂不退瓜”,大力实施设施拱棚、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行动,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高起点调优产业结构。投资中央公益性彩票专项资金3480万元,在冯湾村、麻春村、罗山村建设农业设施拱棚2900座(约2175亩),改造冯湾村育苗棚2座。投入示范区建设整合资金326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5个,建设农田节水灌溉8308亩。加快中部干旱带西安供水水源工程一至三泵站及管线工程建设,新增2.65万亩水浇地,实现压砂地退出区域基本全覆盖,打造4.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保障。实施砂地退出区农田机深翻和机旋耕、甜瓜种子和种苗补助项目,为压砂地退出区农户供应优质有机肥,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项目可带动种植户2900户,实现年总收入1158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每年带动当地劳务用工2万人次,增加劳务收入2000万元。

二是高水平推进科技服务。针对拱棚种植规模大、瓜农种植积极性高的情况,关桥乡成立“砂甜宝”等专业合作社10余家,通过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种植、生产技术提供、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拱棚甜瓜技术推广服务站”,安排“田间地头土专家”,帮助种植群众解决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中的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打造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1个,种植以金城5号、西农八号为主的西瓜和以早香蜜、银帝、西州蜜、花姑娘为主的甜瓜,开展露地覆膜和设施拱棚西甜瓜栽培、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在防止土壤沙化、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植区农户的良种意识、市场意识和绿色标准化生产观念,对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砂甜宝”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专业示范合作社、全国五百强专业合作社等荣誉。

三是高标准建立运营模式。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拱棚由使用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拱棚资产经营管理收益合同,农户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缴纳600元/拱棚的资产收益金,缴纳的资产收益金满3000元后,拱棚所有权归农户所有,村集体每年拱棚资产收益金将稳定达到174万元,收益资金主要用于小型公益性事业,改善民生。四是高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成立宁夏艺恒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在湖南,杭州,陕西,四川等地参加农产品推介会,成功对接华润集团和杭州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杭州叶氏果业、湖南绿叶、苏洪鲜食等多家企业开设本地农产品专柜,不仅稳定了产品价格,而且实现了订单种植,产品逐步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在天猫、京东、“832”消费扶贫平台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全面实现硒甜瓜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密度、统一水肥管理、统一贴标销售的“五个统一”标准。

(二)扩规提质,优势养殖业拓宽农民致富路。走进宁夏康园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高端肉牛圈养在标准的牛舍里,近20个工人在30余间牛舍里来回穿梭忙着给牛添料加水、清扫圈舍。依托资源、气候、养殖基础、区位优势等,围绕“海原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创建,关桥乡主动出击,紧盯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导向,谋划“示范乡+示范养殖场”肉牛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投资中央彩票公益项目整合资金1670万元(社会融资),扩建麻春村康园肉牛养殖场,建设养殖圈棚12座18000平米,引进高端肉牛2000头,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脱贫户75户),先后资助大学生近百人。投入中央彩票公益性专项资金200万元,在王湾村等10个行政村实施良种牛产业补贴项目和养殖业扶持项目,高端肉牛每头补贴2000元,“见犊补母”每头补贴1000元,累计扶持养殖户良种基础母牛补栏318头、“见犊补母”765头,助力示范区高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合作社+基地+社员”的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模式,落实“两调一增”举措,有效提高肉牛的良种率和基础母牛的繁殖效率,做大做响种子牛繁育品牌。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构建“乡肉牛工作站+村养牛合作社+养牛专业户”利益联结机制,聘用农户入园,围绕养殖全程技术服务和秸秆收集、加工、贮运及饲料、兽药投入品采购等,提供技术支持。打造贺堡村、王湾村肉牛养殖示范村,培育活畜和畜产品交易经纪人队伍,动员养殖户积极参加每年举办的“肉牛大赛”,激励群众提升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和品质。

(三)辐射带动,“红色+”增添全域旅游新动能。1936年6月,红军西方野战军开展西征战役进入海原县作战,9月上旬占领关桥堡,西方野战军总部遂临时移驻关桥堡,实施“海打战役计划”,并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后称“关桥堡会议”。关桥乡深挖关桥堡会议遗址、红军井、烽火台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海原华润希望小镇,建成红军西征展厅。2022年投资示范区整合资金400万元,在关桥乡关桥村建红色文化长廊、长征体验路,让游客了解“关桥堡会议”背后故事,打造“有红色资源可看、有革命故事可讲、有振兴前景可期”的红色美丽村庄。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在内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盘活前河贺堡河梨花谷、方堡梨花小镇、渠湾水库、脱场万亩红柳、八斗古村落,西河拱棚甜瓜种植基地、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等可观可赏的旅游资源,打造成梨花谷-红色小镇-万亩红柳-古村落-拱棚甜瓜示范基地-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全域精品旅游线路。“春来千树万树梨花争放,夏来垂钓湖畔碧波荡漾、秋来采摘园里硕果飘香,冬来玉镜冰面驰促相逐”,形成“一心两河多节点”的全域全时旅游空间,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关桥“梨花节”系列活动,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有力吸引游客150万人次,带动增收2300万元,关桥乡关桥村、方堡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夏特色旅游村。

(四)综合治理,齐参与凝聚乡村建设大合力。村社道路宽阔平坦,分类垃圾桶集中摆放,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按照“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关桥乡由点及面,补齐补强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全速、全域、全力按下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选好试点,“建”出美丽。紧盯示范区建设中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短板弱项,坚持“规划为先、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投入资金927万元,用于麻春村、冯湾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实施草坪护坡、浆砌石护坡、面包砖砌护、混凝土硬化路、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颜值、提品质,集中打造环境整治示范村。

二是集中发力,“治”出洁净。全民参与、全面推进,投入150万元,用于项目区10个村购买清理清运设备、环境治理、垃圾清运,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为目标,以“五清一改一绿化”为主攻方向,对村庄公共区域及村民房前屋后“三大堆”进行彻底整治,全面清理清运道路沿线、田间地头、河道沟渠处的垃圾。通过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家庭示范、保洁清运、村民监督,开展全民性建设和管理,打造“干净村落”专项行动成果样板,推动“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提升。

三是综合施策,“管”出长效。从脱贫户中选拔保洁员,制定保洁员考核办法,将保洁员工资与考勤考绩挂钩,实行“有进有退”机制,充分调动保洁工作积极性。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引导群众树立卫生生活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人居环境的人和事依法进行严肃查处,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超市”激励机制,选树“美丽庭院”“美丽家庭”,引导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切实做到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持续开展“低彩礼模范户、零彩礼光荣户”选树活动,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四个与共”理念和“五个认同”思想扎根大地,深入民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经验启示

(一)乡村发展产业是支撑。在实施产业振兴工作中,关桥乡因村制宜,在前河各行政村依托香水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香水梨种植产业带,林下套种阴凉蔬菜,实现香水梨特色产业与田园综合体互补发展、互促发展;在后河延续群众多年积累的种瓜经验,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打造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推行“退砂不退瓜”,大力实施设施拱棚、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行动,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充分利用脱场、八斗等行政村撂荒土地种植小杂粮,形成小杂粮产业带。以华润红色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域旅游业发展,在全乡形成“一中心、两基地、三产业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关键是因地制宜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坚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

(二)乡村建设群众是关键。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主要依靠力量和直接受益者,关桥乡在实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真心实意把农民急难盼愁的的事项摆在乡村建设首位,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后,以点带面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时刻牢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家庭示范、保洁清运、村民监督,开展全民性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能干的、该干的尽量交给农民干,同时,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超市”激励机制,选树“美丽庭院”“美丽家庭”,持续开展“低彩礼模范户、零彩礼光荣户”选树活动等,激励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分发进取,将实现幸福生活的金钥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让群众在唱主角的过程中更加自尊自信自立,激发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

(三)乡村振兴政策是保障。政策扶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乡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资金来源和项目支持等方面都会收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相关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关桥乡在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等规划后,紧抓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深挖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积极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和整合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同时,利用政策红利,在特色产业种植方面,对压砂地退出区农田机深翻及机旋耕进行补助,为压砂地退出区农户供应优质有机肥,对甜瓜种子和种苗予以补助,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种植积极性。在特色养殖业方面,对王湾村等10个行政村实施良种牛产业补贴项目和养殖业扶持项目,高端肉牛每头补贴达2000元,“见犊补母”每头补贴达1000元,激励群众提升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助力示范区高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典型案例    
资讯播报

宁夏海原:激活振兴“动力源” 赋能乡村“新蝶变”

时间:2024-05-27 19:48:3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摘要:海原县关桥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总抓手,以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为契机,立足生态保护、瞄准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深度挖掘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优势农特产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努力开辟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和谐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

海原县关桥乡位于海原县东北部,海同、关麻公路贯穿全境,设有高速路口一处,交通便利,素有海原县“北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615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有9156户31636人,贺堡河、西河盘旋境内,群众沿线居住。全乡总耕地面积22.8万亩,以肉牛养殖、瓜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尤其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等摸索出的压砂耕作独特种植模式大量种植的硒砂瓜,被称作“石头缝里的西瓜”,一度成为当地农民眼中的“致富瓜”。2021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改善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关桥乡压砂地陆续退出压砂种植。同时,因群众发展观念较为落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乡村建设和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全乡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2022年以来,关桥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全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和“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目标,因地制宜调优产业结构,制定“绿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计划,抢抓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实施产业增收、公益性基础设施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3大类建设项目,不断壮大肉牛养殖、特色种植、全域旅游三大富民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完善治理体系,有力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进步,奋力绘就产业美、乡村美、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提质增效,特色种植业鼓起农民钱袋子。沿着关麻路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抢眼。大棚里,农民们沿着田垄正在种植甜瓜种苗,一派繁忙景象,眼前“寸土寸金”的大棚就是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依靠。2022年,关桥乡综合考虑压砂地退出区群众的发展诉求,科学推行“退砂不退瓜”,大力实施设施拱棚、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行动,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高起点调优产业结构。投资中央公益性彩票专项资金3480万元,在冯湾村、麻春村、罗山村建设农业设施拱棚2900座(约2175亩),改造冯湾村育苗棚2座。投入示范区建设整合资金326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5个,建设农田节水灌溉8308亩。加快中部干旱带西安供水水源工程一至三泵站及管线工程建设,新增2.65万亩水浇地,实现压砂地退出区域基本全覆盖,打造4.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保障。实施砂地退出区农田机深翻和机旋耕、甜瓜种子和种苗补助项目,为压砂地退出区农户供应优质有机肥,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项目可带动种植户2900户,实现年总收入1158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每年带动当地劳务用工2万人次,增加劳务收入2000万元。

二是高水平推进科技服务。针对拱棚种植规模大、瓜农种植积极性高的情况,关桥乡成立“砂甜宝”等专业合作社10余家,通过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种植、生产技术提供、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拱棚甜瓜技术推广服务站”,安排“田间地头土专家”,帮助种植群众解决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中的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打造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1个,种植以金城5号、西农八号为主的西瓜和以早香蜜、银帝、西州蜜、花姑娘为主的甜瓜,开展露地覆膜和设施拱棚西甜瓜栽培、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在防止土壤沙化、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植区农户的良种意识、市场意识和绿色标准化生产观念,对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砂甜宝”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专业示范合作社、全国五百强专业合作社等荣誉。

三是高标准建立运营模式。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拱棚由使用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拱棚资产经营管理收益合同,农户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缴纳600元/拱棚的资产收益金,缴纳的资产收益金满3000元后,拱棚所有权归农户所有,村集体每年拱棚资产收益金将稳定达到174万元,收益资金主要用于小型公益性事业,改善民生。四是高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成立宁夏艺恒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在湖南,杭州,陕西,四川等地参加农产品推介会,成功对接华润集团和杭州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杭州叶氏果业、湖南绿叶、苏洪鲜食等多家企业开设本地农产品专柜,不仅稳定了产品价格,而且实现了订单种植,产品逐步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在天猫、京东、“832”消费扶贫平台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不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全面实现硒甜瓜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密度、统一水肥管理、统一贴标销售的“五个统一”标准。

(二)扩规提质,优势养殖业拓宽农民致富路。走进宁夏康园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高端肉牛圈养在标准的牛舍里,近20个工人在30余间牛舍里来回穿梭忙着给牛添料加水、清扫圈舍。依托资源、气候、养殖基础、区位优势等,围绕“海原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创建,关桥乡主动出击,紧盯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导向,谋划“示范乡+示范养殖场”肉牛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牛产业发展扩规提质。投资中央彩票公益项目整合资金1670万元(社会融资),扩建麻春村康园肉牛养殖场,建设养殖圈棚12座18000平米,引进高端肉牛2000头,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脱贫户75户),先后资助大学生近百人。投入中央彩票公益性专项资金200万元,在王湾村等10个行政村实施良种牛产业补贴项目和养殖业扶持项目,高端肉牛每头补贴2000元,“见犊补母”每头补贴1000元,累计扶持养殖户良种基础母牛补栏318头、“见犊补母”765头,助力示范区高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合作社+基地+社员”的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模式,落实“两调一增”举措,有效提高肉牛的良种率和基础母牛的繁殖效率,做大做响种子牛繁育品牌。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构建“乡肉牛工作站+村养牛合作社+养牛专业户”利益联结机制,聘用农户入园,围绕养殖全程技术服务和秸秆收集、加工、贮运及饲料、兽药投入品采购等,提供技术支持。打造贺堡村、王湾村肉牛养殖示范村,培育活畜和畜产品交易经纪人队伍,动员养殖户积极参加每年举办的“肉牛大赛”,激励群众提升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和品质。

(三)辐射带动,“红色+”增添全域旅游新动能。1936年6月,红军西方野战军开展西征战役进入海原县作战,9月上旬占领关桥堡,西方野战军总部遂临时移驻关桥堡,实施“海打战役计划”,并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后称“关桥堡会议”。关桥乡深挖关桥堡会议遗址、红军井、烽火台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海原华润希望小镇,建成红军西征展厅。2022年投资示范区整合资金400万元,在关桥乡关桥村建红色文化长廊、长征体验路,让游客了解“关桥堡会议”背后故事,打造“有红色资源可看、有革命故事可讲、有振兴前景可期”的红色美丽村庄。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在内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盘活前河贺堡河梨花谷、方堡梨花小镇、渠湾水库、脱场万亩红柳、八斗古村落,西河拱棚甜瓜种植基地、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等可观可赏的旅游资源,打造成梨花谷-红色小镇-万亩红柳-古村落-拱棚甜瓜示范基地-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全域精品旅游线路。“春来千树万树梨花争放,夏来垂钓湖畔碧波荡漾、秋来采摘园里硕果飘香,冬来玉镜冰面驰促相逐”,形成“一心两河多节点”的全域全时旅游空间,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关桥“梨花节”系列活动,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有力吸引游客150万人次,带动增收2300万元,关桥乡关桥村、方堡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夏特色旅游村。

(四)综合治理,齐参与凝聚乡村建设大合力。村社道路宽阔平坦,分类垃圾桶集中摆放,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按照“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关桥乡由点及面,补齐补强人居环境短板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全速、全域、全力按下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选好试点,“建”出美丽。紧盯示范区建设中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短板弱项,坚持“规划为先、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投入资金927万元,用于麻春村、冯湾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实施草坪护坡、浆砌石护坡、面包砖砌护、混凝土硬化路、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颜值、提品质,集中打造环境整治示范村。

二是集中发力,“治”出洁净。全民参与、全面推进,投入150万元,用于项目区10个村购买清理清运设备、环境治理、垃圾清运,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为目标,以“五清一改一绿化”为主攻方向,对村庄公共区域及村民房前屋后“三大堆”进行彻底整治,全面清理清运道路沿线、田间地头、河道沟渠处的垃圾。通过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家庭示范、保洁清运、村民监督,开展全民性建设和管理,打造“干净村落”专项行动成果样板,推动“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提升。

三是综合施策,“管”出长效。从脱贫户中选拔保洁员,制定保洁员考核办法,将保洁员工资与考勤考绩挂钩,实行“有进有退”机制,充分调动保洁工作积极性。落实农户房前屋后、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引导群众树立卫生生活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人居环境的人和事依法进行严肃查处,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超市”激励机制,选树“美丽庭院”“美丽家庭”,引导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切实做到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持续开展“低彩礼模范户、零彩礼光荣户”选树活动,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四个与共”理念和“五个认同”思想扎根大地,深入民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经验启示

(一)乡村发展产业是支撑。在实施产业振兴工作中,关桥乡因村制宜,在前河各行政村依托香水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香水梨种植产业带,林下套种阴凉蔬菜,实现香水梨特色产业与田园综合体互补发展、互促发展;在后河延续群众多年积累的种瓜经验,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打造硒甜瓜良种繁育基地,推行“退砂不退瓜”,大力实施设施拱棚、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行动,科学优化种植结构,压砂地退出区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充分利用脱场、八斗等行政村撂荒土地种植小杂粮,形成小杂粮产业带。以华润红色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域旅游业发展,在全乡形成“一中心、两基地、三产业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关键是因地制宜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坚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

(二)乡村建设群众是关键。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主要依靠力量和直接受益者,关桥乡在实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真心实意把农民急难盼愁的的事项摆在乡村建设首位,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后,以点带面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时刻牢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家庭示范、保洁清运、村民监督,开展全民性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能干的、该干的尽量交给农民干,同时,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积分超市”激励机制,选树“美丽庭院”“美丽家庭”,持续开展“低彩礼模范户、零彩礼光荣户”选树活动等,激励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分发进取,将实现幸福生活的金钥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让群众在唱主角的过程中更加自尊自信自立,激发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

(三)乡村振兴政策是保障。政策扶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乡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资金来源和项目支持等方面都会收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相关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关桥乡在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等规划后,紧抓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深挖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积极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和整合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同时,利用政策红利,在特色产业种植方面,对压砂地退出区农田机深翻及机旋耕进行补助,为压砂地退出区农户供应优质有机肥,对甜瓜种子和种苗予以补助,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种植积极性。在特色养殖业方面,对王湾村等10个行政村实施良种牛产业补贴项目和养殖业扶持项目,高端肉牛每头补贴达2000元,“见犊补母”每头补贴达1000元,激励群众提升高端肉牛养殖规模,助力示范区高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