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北张家口:“闭环+动态”织好防返贫网

时间:2023-12-04 00:12:0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河北张家口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不断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持续健全完善6项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全面监测、动态管理

      精准认定一批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

      逐村建立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收入户、稳定脱贫户、一般农户“四本台账”,对易返贫致贫户和脱贫户实行月走访,对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实行季走访,对一般农户实行半年访,“四访机制”既保证了风险的及时发现,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常态化监测排查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和防返贫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监测对象识别更加全面准确

      上下贯通、网格管理

      切实配强一支防返贫监测帮扶队伍
      逐步健全完善监测体系和配强防贫工作力量,市县成立20个防返贫监测中心,乡镇设立210个防返贫工作站,乡村成立4173个监测队伍,村级设置2.97万名防贫网格员,确保专业的事由专人干。持续提升监测队伍工作水平,市级层面制作印发《张家口市防贫工作手册》,并组织培训6.5万人次,使监测人员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业务精通,为高质高效开展监测帮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强化预警、协同发力

      建立健全一套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监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合力推动工作落实。组织卫健、民政等12个部门,针对患大病、医疗费过高、产业收入下降、自然灾害等14种风险进行筛查比对、监测预警,并依托省防返贫监测帮扶信息平台整合推送预警信息,建立线上预警、线下核查推送监管机制,对防返贫进行有效监测预警。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推送预警信息98241条,核查属实纳入4849条,有效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畅通渠道、搭建平台

      建立一套防返贫政策宣传和申报体系
      组织开展防返贫政策宣传月活动,市县乡组建253支宣讲小分队,在农村大集市和人员集中的区域开展政策宣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4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超过1.5万余人次;制定并张贴政策要点和宣传海报1.74万套,发放各类明白纸30.2万份;制作《防返贫监测帮扶问答》动画小视频和帮扶政策连载宣传画,在公众号、微信、抖音等平台上广泛传播,点击量和转发量超过1.2万余次,全方位宣传防返贫政策,为群众申报纳入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着力构建一个闭环式监测管理流程
      规范完善管理流程,建立易返贫致贫户识别纳入和风险消除程序,绘制管理流程详图,使监测管理流程更加明了、更加规范。统筹开展户申请、村评议、乡审核、县审定四个识别纳入环节,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明确规定自风险发现之日起至正式识别录入不超过15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让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早纳入、早帮扶。不断放宽认定标准,创新提出“五必纳一必须”工作要求,真正把更多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识别进来,确保做到应纳尽纳。

      事前预防、事后帮扶

      织密织牢一张防止返贫保障救助网
      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整合行业部门帮扶力量,构建“产业带、就业帮、金融保、智志扶、急难救、政策兜”帮扶政策体系,并梳理建立13类38条帮扶政策清单,积极推动帮扶举措落地见效。注重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全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1.26亿元,帮扶救助42256户次71763人次,未发生一例致贫返贫问题。

      聚焦风险、梳理重点

      坚决守住一条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梳理出自然灾害等7条可能导致区域性、规模性、群体性返贫致贫的潜在风险点,分领域制定工作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排查。针对全市11个县区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影响,进一步放“宽”认定条件,开通监测对象识别认定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进行先帮扶救助再履行识别纳入程序,确保特殊困难群众能够早日得到帮扶。截至11月29日,全市因灾纳入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全市未发生因灾返贫现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河北张家口:“闭环+动态”织好防返贫网

时间:2023-12-04 00:12:0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河北张家口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不断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持续健全完善6项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全面监测、动态管理

      精准认定一批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

      逐村建立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收入户、稳定脱贫户、一般农户“四本台账”,对易返贫致贫户和脱贫户实行月走访,对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实行季走访,对一般农户实行半年访,“四访机制”既保证了风险的及时发现,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常态化监测排查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集中排查和防返贫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监测对象识别更加全面准确

      上下贯通、网格管理

      切实配强一支防返贫监测帮扶队伍
      逐步健全完善监测体系和配强防贫工作力量,市县成立20个防返贫监测中心,乡镇设立210个防返贫工作站,乡村成立4173个监测队伍,村级设置2.97万名防贫网格员,确保专业的事由专人干。持续提升监测队伍工作水平,市级层面制作印发《张家口市防贫工作手册》,并组织培训6.5万人次,使监测人员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业务精通,为高质高效开展监测帮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强化预警、协同发力

      建立健全一套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监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合力推动工作落实。组织卫健、民政等12个部门,针对患大病、医疗费过高、产业收入下降、自然灾害等14种风险进行筛查比对、监测预警,并依托省防返贫监测帮扶信息平台整合推送预警信息,建立线上预警、线下核查推送监管机制,对防返贫进行有效监测预警。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推送预警信息98241条,核查属实纳入4849条,有效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畅通渠道、搭建平台

      建立一套防返贫政策宣传和申报体系
      组织开展防返贫政策宣传月活动,市县乡组建253支宣讲小分队,在农村大集市和人员集中的区域开展政策宣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4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超过1.5万余人次;制定并张贴政策要点和宣传海报1.74万套,发放各类明白纸30.2万份;制作《防返贫监测帮扶问答》动画小视频和帮扶政策连载宣传画,在公众号、微信、抖音等平台上广泛传播,点击量和转发量超过1.2万余次,全方位宣传防返贫政策,为群众申报纳入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着力构建一个闭环式监测管理流程
      规范完善管理流程,建立易返贫致贫户识别纳入和风险消除程序,绘制管理流程详图,使监测管理流程更加明了、更加规范。统筹开展户申请、村评议、乡审核、县审定四个识别纳入环节,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明确规定自风险发现之日起至正式识别录入不超过15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让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早纳入、早帮扶。不断放宽认定标准,创新提出“五必纳一必须”工作要求,真正把更多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识别进来,确保做到应纳尽纳。

      事前预防、事后帮扶

      织密织牢一张防止返贫保障救助网
      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整合行业部门帮扶力量,构建“产业带、就业帮、金融保、智志扶、急难救、政策兜”帮扶政策体系,并梳理建立13类38条帮扶政策清单,积极推动帮扶举措落地见效。注重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全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1.26亿元,帮扶救助42256户次71763人次,未发生一例致贫返贫问题。

      聚焦风险、梳理重点

      坚决守住一条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梳理出自然灾害等7条可能导致区域性、规模性、群体性返贫致贫的潜在风险点,分领域制定工作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排查。针对全市11个县区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影响,进一步放“宽”认定条件,开通监测对象识别认定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进行先帮扶救助再履行识别纳入程序,确保特殊困难群众能够早日得到帮扶。截至11月29日,全市因灾纳入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全市未发生因灾返贫现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