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智慧化教育让绿色低碳高效课堂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山东省临沭县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基地、智慧化校园和智慧课堂,切实做好教师数字化教育辅助课堂教学技能、数字化终端软件操作应用技能和整合信息技术与资源平台的融合运用技能培训提升工作,
陕西泾阳: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乡村振兴蒸蒸日上
近年来,陕西省泾阳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精品农业,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突出做强“黑(茯茶)、白(畜牧)、红(葡萄)、绿(蔬菜)”四色产业,守好菜农“菜篮子”,端稳果农“果盘子”,打造产业“好牌子”,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双手托举三代人的希望 ——看这位“辣椒老汉”人生逆袭
“董贫困”“董百万”都曾经是安徽省阜南县会龙镇闫庙村董庄脱贫农民董贺勤的绰号,也昭示着其人生的起起落落。这位70岁的老人总感叹,是伟大的脱贫攻坚政策托举了自己这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没有解散,帮助他用双手写出了“热辣滚烫”的人生下半场。
“她”力量成就乡村振兴甜蜜事业
在我国,蜂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养蜂人的队伍里有很多女性独立承担了蜂场管理工作。她们勤劳、朴实、聪慧、乐观,怀着对蜜蜂的喜爱,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乡巨变|走进好日子,一起享福哩——记沂蒙老区山东省临沭县朱村的片区示范引领
2013年11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的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总书记同时做出了“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等重要指示。
重庆酉阳县:放大特色优势 走好强县富民路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生态大县、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旅游大县。1600年前,东晋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写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世人向往的理想版桃花源;1600年后的今天,酉阳放大生态、乡村、文旅优势,呈现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实版桃花源,“世外桃源、幸福酉阳”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农民唱主角 乡村文化迸发新活力
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农民。农民群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创造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放眼全国,各地群众性文化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文化迸发出了新活力,也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山西省忻州市的3000名乡村摔跤手,在参加“村跤”比赛的过程中享受着“富美乡村 跤结天下”的快乐;辽宁省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实现了移风易俗
一味“土特产” 一张“金名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在我国广袤的乡村中,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增收,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蓝图。
微短剧《振兴有我》 9月22日起,每周日18:09锁定CCTV-1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倾情推出系列微短剧《振兴有我》。作为总台首档根据乡村振兴真实事件改编、角色由原型人物出演的微短剧,该系列作品不仅是对乡村变迁的艺术再现,更是对新时代精神的深情颂歌。
新疆额敏:“三抓三促”推动“两企三新”从“新”出发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两企三新”党组织工作建设,额敏县认真调研梳理“两企三新”现状,统筹抓好组织覆盖、典型带动、政策落实、新业态企业发展,促进党组织工作全覆盖,让企业充满活力,推动乡村振兴。
湖南洪江区: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湖北阳新朱应村: 坚持党建引领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匠心工艺“酿”出品质好醋 ——走进山西苦甜井醋业有限公司
实录|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