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线传真

北方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让青春与振兴双向奔赴

时间:2023-08-16 16:36:0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王 雪

QQ截图20230816163754.jpg

近日,北方工业大学心系故里实践团走进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围绕“三农”问题,聚焦乡村发展,深入基层一线,用青年声音讲好乡村振兴的奋进故事。

探访高标准农田,粮田变良田绘振兴

仲夏时节,满眼翠绿,田块规整、玉米长势喜人……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跃然眼前。7月26日,实践团实地走访了吉亚乡吉勒尕艾日克村高标准农田。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地在传统农业模式下间种核桃和小麦,但由于核桃树过于密集导致小麦产量较低,核桃品质不高。后来我们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现在每亩的粮食产量可增加70公斤以上,你们看这玉米长得多好!”吉勒尕艾日克村第一书记张军向队员们介绍道。

经了解,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队驻村以来,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摸索出一条“扶志+扶智”“优势+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发展的振兴路,为当地百姓探索出了一条增收致富新“钱”景。

为打牢乡村振兴“耕”基,激发内生动力,村委会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在扶志与扶智上下功夫。工作队因地制宜为农户量身定制“技能+”实用技术培训方案,将政策宣讲、法律援助、技能培训、文化宣传等教育活动滴灌式地融进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依托当地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土地,精细化管理农田;整合工作队资源优势,引进优良品种在小范围试验,向大面积推广,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把高标准农田建在农民群众“心田”上,鼓励和引导百姓就近就地积极就业,在精神上提志气;把工作队驻进百姓的心坎里,多措并举帮助农户补短板、强特色,增产增收让特色产业焕发活力。粮田变良田,农业产业稳步发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QQ截图20230816163811.jpg

初遇沙漠新城,以团结之名谋振兴

从吉亚乡政府驱车十几分钟便抵达了团结新村。谁能想象在塔克拉玛干最南缘的沙漠腹地,不仅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农村,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民族互嵌式团结发展的振兴路。

穿梭在乡间的条条小道,上千座大棚排排矗立。走进黄瓜大棚,一根根黄瓜顶花带刺,葱郁鲜嫩的叶片肆意舒展。此时山东小伙儿杜艳军和他的维吾尔族兄弟艾力正忙着采摘、装箱。杜艳军告诉实践队员,2017年他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团结新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好在有村两委的帮助,让他靠在大棚种植蔬菜安家立足。五年来,他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说,还结交了很多亲如家人的朋友。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在团结新村,像杜艳军和艾力这样的兄弟组合并不是个例。正像这座小城的名字一样,全村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像亲兄弟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在这里,大家互帮互学、互授互鉴,共同发展。汉族同志教少数民族同志普通话,并传授植物种植技术;少数民族同志也时常给汉族同志当翻译,并给他们传授养殖技能。长期以往,全村各族百姓以团结之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他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奔向幸福的路上奋勇前行。

建于2014年的团结新村,是和田地区实行易地搬迁的生动实践,也是成功实现脱贫的经验示范。近十年来,团结新村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着一起,讲发展、搞建设、谋振兴,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养殖业走上致富路。 QQ截图20230816163833.jpg

解锁新发展模式,合作社+农户促振兴

跟随村干部,实践团来到了艾比拜·买买提明的家。此时的她刚给几窝兔妈妈接生完,丈夫正在给兔宝宝们搭新家。

“以前我和丈夫都在乌鲁木齐打工,顾不上家不说受疫情影响收入还不稳定。去年我们俩都回来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学习了肉兔养殖技术,试着发展家庭养殖。我们跟合作社签约,兔子养肥他们会统一收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现在我们夫妻两在家门口就有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好!”艾比拜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

近年来,吉亚乡依托特色主导产业,探索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发展模式,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乡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入户走访为农户朋友算本经济账;以合作社为“轴心”将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免费提供技术培训,解决产销难题;农民积极参与报团取暖,顺势搭快车、得实惠、稳增收;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像一道秘钥,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还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引擎,让村民增收致富的振兴路走得更稳健、更扎实、更顺畅。 QQ截图20230816163851.jpg

扎根基层一线,在乡土中国深处话振兴

踏着乡村振兴的铿锵鼓点,迎着现代农业的滚滚热浪,青春与乡村振兴撞了个满怀。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感受到了当地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走在乡土中国深处,实践团看到的是吉亚乡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共进建新功、团结奋进谋发展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扎根基层一线厚植爱农情怀,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练就兴农本领,这是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担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凝聚磅礴奋进力量,工大青年在路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北方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让青春与振兴双向奔赴

时间:2023-08-16 16:36:0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王 雪

QQ截图20230816163754.jpg

近日,北方工业大学心系故里实践团走进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围绕“三农”问题,聚焦乡村发展,深入基层一线,用青年声音讲好乡村振兴的奋进故事。

探访高标准农田,粮田变良田绘振兴

仲夏时节,满眼翠绿,田块规整、玉米长势喜人……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跃然眼前。7月26日,实践团实地走访了吉亚乡吉勒尕艾日克村高标准农田。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地在传统农业模式下间种核桃和小麦,但由于核桃树过于密集导致小麦产量较低,核桃品质不高。后来我们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现在每亩的粮食产量可增加70公斤以上,你们看这玉米长得多好!”吉勒尕艾日克村第一书记张军向队员们介绍道。

经了解,和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队驻村以来,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摸索出一条“扶志+扶智”“优势+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发展的振兴路,为当地百姓探索出了一条增收致富新“钱”景。

为打牢乡村振兴“耕”基,激发内生动力,村委会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在扶志与扶智上下功夫。工作队因地制宜为农户量身定制“技能+”实用技术培训方案,将政策宣讲、法律援助、技能培训、文化宣传等教育活动滴灌式地融进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依托当地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土地,精细化管理农田;整合工作队资源优势,引进优良品种在小范围试验,向大面积推广,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把高标准农田建在农民群众“心田”上,鼓励和引导百姓就近就地积极就业,在精神上提志气;把工作队驻进百姓的心坎里,多措并举帮助农户补短板、强特色,增产增收让特色产业焕发活力。粮田变良田,农业产业稳步发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QQ截图20230816163811.jpg

初遇沙漠新城,以团结之名谋振兴

从吉亚乡政府驱车十几分钟便抵达了团结新村。谁能想象在塔克拉玛干最南缘的沙漠腹地,不仅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农村,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民族互嵌式团结发展的振兴路。

穿梭在乡间的条条小道,上千座大棚排排矗立。走进黄瓜大棚,一根根黄瓜顶花带刺,葱郁鲜嫩的叶片肆意舒展。此时山东小伙儿杜艳军和他的维吾尔族兄弟艾力正忙着采摘、装箱。杜艳军告诉实践队员,2017年他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团结新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好在有村两委的帮助,让他靠在大棚种植蔬菜安家立足。五年来,他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说,还结交了很多亲如家人的朋友。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在团结新村,像杜艳军和艾力这样的兄弟组合并不是个例。正像这座小城的名字一样,全村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像亲兄弟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在这里,大家互帮互学、互授互鉴,共同发展。汉族同志教少数民族同志普通话,并传授植物种植技术;少数民族同志也时常给汉族同志当翻译,并给他们传授养殖技能。长期以往,全村各族百姓以团结之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他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奔向幸福的路上奋勇前行。

建于2014年的团结新村,是和田地区实行易地搬迁的生动实践,也是成功实现脱贫的经验示范。近十年来,团结新村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着一起,讲发展、搞建设、谋振兴,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养殖业走上致富路。 QQ截图20230816163833.jpg

解锁新发展模式,合作社+农户促振兴

跟随村干部,实践团来到了艾比拜·买买提明的家。此时的她刚给几窝兔妈妈接生完,丈夫正在给兔宝宝们搭新家。

“以前我和丈夫都在乌鲁木齐打工,顾不上家不说受疫情影响收入还不稳定。去年我们俩都回来了,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学习了肉兔养殖技术,试着发展家庭养殖。我们跟合作社签约,兔子养肥他们会统一收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现在我们夫妻两在家门口就有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好!”艾比拜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

近年来,吉亚乡依托特色主导产业,探索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发展模式,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乡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入户走访为农户朋友算本经济账;以合作社为“轴心”将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免费提供技术培训,解决产销难题;农民积极参与报团取暖,顺势搭快车、得实惠、稳增收;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像一道秘钥,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还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引擎,让村民增收致富的振兴路走得更稳健、更扎实、更顺畅。 QQ截图20230816163851.jpg

扎根基层一线,在乡土中国深处话振兴

踏着乡村振兴的铿锵鼓点,迎着现代农业的滚滚热浪,青春与乡村振兴撞了个满怀。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感受到了当地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走在乡土中国深处,实践团看到的是吉亚乡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共进建新功、团结奋进谋发展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扎根基层一线厚植爱农情怀,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练就兴农本领,这是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担当。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凝聚磅礴奋进力量,工大青年在路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