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追忆我平凡励志的奶奶

时间:2023-06-06 14:38:4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徐志坤

时光荏苒,我那苦命、坚强、平凡而励志的奶奶,离开人世、别离我们快8年了。这几年,我还会时不时想起她,想起她去世时安详的模样、更想起她那励志坎坷的过去......

从悲剧说起

记得从我有记忆开始,就有年长的亲人跟我们姐弟4个讲,奶奶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因为我爷爷很早就过世,早得我父亲还在娘胎。待我们懂事些后,才渐渐明白,人们说的“不简单”,背后有着一个悲剧。事情是这样的,解放前后,我家有3口人,一个是我曾祖母、还有就是爷爷和奶奶,爷爷作为一家之主,时常顺着茶马商道“走夷方”、谋生计;爷爷和奶奶结婚数年,曾生育一女因病夭折,1953年夏末,奶奶怀上了我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非常高兴,为让一家人过得更好,思虑再三,与好友结伴再“走夷方”,再次踏上那条熟悉的茶马商道,到缅甸一带做些小本生意。直到某一天,噩耗传来,我爷爷病故他乡,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未见尸骨、未有遗言,甚至死于何时、何地、何病都未确切具体,留下的仅是他已上年纪的老母亲和身怀六甲的妻子,当时我奶奶24岁。

含着泪水、洒下汗水浇出一个新气象

爷爷病故他乡,对奶奶而言可谓晴天霹雳。爷爷离世后,留给奶奶的除了无尽的痛楚之外,就是让家庭撑下去的责任。当时也有奶奶的娘家人劝她另起“炉灶”、再作打算,这对当时的奶奶来说也算是逃离苦海;加之,我的曾祖母对奶奶何去何从也没有提太多要求。但我奶奶思来想去,不能只为了自己的自由幸福而置年迈的婆婆不顾、置腹中生命不顾,不能让本有丝丝希望的家庭走向毁落,必须坚持下去!

从此,一家人撑下去的希望和责任,就由身怀六甲的奶奶挑了起来,婆媳俩过起了相依为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随后数月,生下了我父亲,随着新生命的降生,家中有了生机和希望,同时,家里的负担也更加重了,除了劳作,还要忙里忙外,服侍老人、招呼小孩。

奶奶做人的品质得到了十里八乡的认可,即便是有老有小,仍有为奶奶说媒的和托人向奶奶说媒的,但奶奶始终是那个不变的态度:此生为人,就嫁一人!

有老有小的日子,苦并快乐着,但其中的辛酸和无助,只有奶奶冷暖自知。一家人的重担、一家人的希望,奶奶一个人左肩换右肩地硬扛着。

随后,我曾祖母老了、去世了,养老送终都是我奶奶一人主事。曾祖母去世后,家里就剩下奶奶和我父亲。曾听奶奶及我父亲都讲起过一件事,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娘俩早饭后,奶奶交代我父亲在家里呆着,便拿起农具到地里,看到作物受灾严重便独自一人忙着进行生产自救,一晃大半天过去了,待回家时怎么也见不到孩子,家里家外找遍了都没有找到,请邻居们一个寨子、每个角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当天恰逢暴风骤雨、山洪暴发、水沟河流暴涨,这让奶奶心都碎了,遍身是雨水、满脸是泪水、心里满是无助和绝望......,许久后,奶奶拖着湿透和疲惫的身体,想生火烧一锅水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些,在打开锅盖时,看到了我父亲在锅里睡得正香。原来是因为刮风下雨,本就穿得少的父亲感觉有些冷,便发现锅底还有些暖和,便到大锅里睡了起来。当奶奶看到儿子在大锅里睡着的时候,那个心啊真是五味杂陈,有“失而复得”的高兴、更有“何时是尽头”的无助和心酸!

慢慢的,我父亲长大了、上学了、直至父亲成年迎娶了我母亲,生育了我姐、我哥、我、我妹妹4姐弟,一家人也迎来了新气象!

晚年没有向病痛低过头

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慢慢老了,曾经挺拔的身躯也略有弯曲,但热爱劳动的习惯仍没有改变。直至她70岁那年,得了急性阑尾炎,由于在老家村卫生室耽误了几天,转到县城医院时已经严重了,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由于她老人家一辈子勤劳、身子骨硬朗,手术还算顺利。但由于岁数大、手术创口大等原因,恢复非常缓慢。可即便恢复再慢、伤口再疼,她都始终承受着、忍耐着,始终做到起居自理。通过近2年的慢慢调养,伤口才逐步恢复。身体恢复后,勤劳惯了的她,又开始做起了家务......

80岁那年,由于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得了带状疱疹,但奶奶依然咬牙坚持挺住疼痛,直到她86岁过世时,仍然神志清醒、起居自理。

勤劳坚强得福报

在我们4姐弟成长过程中,奶奶始终是一个能人。

奶奶特别勤劳。在我的记忆里,奶奶非常能干,家中再难,她都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中什么事务都会做,地上农活一样都难不住;他做的菜饭特别爽口,凡是家中有客人来、还是家中请人帮忙,都是她一人主厨招待;她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农活家务可以穿插进行,让许多人钦佩不已。

奶奶特别节俭。“有时要想到无时”是她老人家经常挂在嘴边教育我们的话,她穿的是缝缝补补,吃的是粗茶淡饭;即便是我们4姐弟长大就业后,家里宽裕了些,她也依然节俭,依然教育我们要知道节俭是福。

奶奶特别爱整齐干净。无论多穷楚,哪怕粗布衣裳、哪怕缝缝补补,她都会尽可能让自己保持整齐干净,她的房间、她用过的工具,无论什么时候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奶奶特别顾家、顾集体。她什么事都不会只为自己着想,都是在为大家着想,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从不拖累家庭。在顾小家的同时,还特别有集体意识,在土地承包到户前,该出的公分她一分不差;土地承包到户后,公粮按时缴纳,提留统筹从不拖欠,该出的义务工从不拖拉。

俗话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奶奶一辈子的苦楚、本分和勤劳,收获了我们一家的人丁兴旺,到奶奶离世前,我们4个孙男孙女都已经成家,都有了儿女,人口从她独撑一片天时候的婆媳2人开始,不断增加,到她晚年已经是“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现目前已经有16人。可以说没有奶奶,就不会有我们这一家!

留给我们无穷的精神财富

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那挺立不屈的英姿仍时不时在我眼前闪现,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子孙铭记和发扬!

奶奶没有读过书,但她懂大义、有大爱,知道做人做事,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理!记得她老人家时常教育我们4姐弟:“人要长志”!是的,人必须有志气、有志向,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奶奶没有留下金银财宝,但她不向苦难言败、不向挫折屈服、不向病痛低头,始终保持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再苦再难再痛也坚强的精神品质,是她留给我们子孙无尽的精神财富!

物是人非,依然昂扬的是精神力量!奶奶用她穷极一生凝聚起来的崇高品质,启示我们子孙: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一直以来,无论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上,每当遇到挫折和坎坷,我都会用奶奶留给我的精神力量去战斗、去克服。在参加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时,我就不断激励自己,人在阵地在!无论多苦多累,必须咬牙坚持,哪怕是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决战决胜后,面对进退留转、工作岗位调整时,我也不断提醒自己,不能抱怨和埋怨,认得翻篇清零再出发;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我也告诫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肯学肯努力,一定会转危为机......

作为她的子孙,我们一定会传承和发扬她的励志品质,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不负韶华!最后,用我总结奶奶一辈子过往,所作的一首小诗《人生可赞》,缅怀我平凡励志的奶奶:

生老病死有何惧?

力尽人事听天命;

不畏磨难不怕累,

酸甜苦辣一锅焖!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文学    

追忆我平凡励志的奶奶

时间:2023-06-06 14:38:4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徐志坤

时光荏苒,我那苦命、坚强、平凡而励志的奶奶,离开人世、别离我们快8年了。这几年,我还会时不时想起她,想起她去世时安详的模样、更想起她那励志坎坷的过去......

从悲剧说起

记得从我有记忆开始,就有年长的亲人跟我们姐弟4个讲,奶奶是一个“不简单”的人,因为我爷爷很早就过世,早得我父亲还在娘胎。待我们懂事些后,才渐渐明白,人们说的“不简单”,背后有着一个悲剧。事情是这样的,解放前后,我家有3口人,一个是我曾祖母、还有就是爷爷和奶奶,爷爷作为一家之主,时常顺着茶马商道“走夷方”、谋生计;爷爷和奶奶结婚数年,曾生育一女因病夭折,1953年夏末,奶奶怀上了我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非常高兴,为让一家人过得更好,思虑再三,与好友结伴再“走夷方”,再次踏上那条熟悉的茶马商道,到缅甸一带做些小本生意。直到某一天,噩耗传来,我爷爷病故他乡,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未见尸骨、未有遗言,甚至死于何时、何地、何病都未确切具体,留下的仅是他已上年纪的老母亲和身怀六甲的妻子,当时我奶奶24岁。

含着泪水、洒下汗水浇出一个新气象

爷爷病故他乡,对奶奶而言可谓晴天霹雳。爷爷离世后,留给奶奶的除了无尽的痛楚之外,就是让家庭撑下去的责任。当时也有奶奶的娘家人劝她另起“炉灶”、再作打算,这对当时的奶奶来说也算是逃离苦海;加之,我的曾祖母对奶奶何去何从也没有提太多要求。但我奶奶思来想去,不能只为了自己的自由幸福而置年迈的婆婆不顾、置腹中生命不顾,不能让本有丝丝希望的家庭走向毁落,必须坚持下去!

从此,一家人撑下去的希望和责任,就由身怀六甲的奶奶挑了起来,婆媳俩过起了相依为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随后数月,生下了我父亲,随着新生命的降生,家中有了生机和希望,同时,家里的负担也更加重了,除了劳作,还要忙里忙外,服侍老人、招呼小孩。

奶奶做人的品质得到了十里八乡的认可,即便是有老有小,仍有为奶奶说媒的和托人向奶奶说媒的,但奶奶始终是那个不变的态度:此生为人,就嫁一人!

有老有小的日子,苦并快乐着,但其中的辛酸和无助,只有奶奶冷暖自知。一家人的重担、一家人的希望,奶奶一个人左肩换右肩地硬扛着。

随后,我曾祖母老了、去世了,养老送终都是我奶奶一人主事。曾祖母去世后,家里就剩下奶奶和我父亲。曾听奶奶及我父亲都讲起过一件事,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娘俩早饭后,奶奶交代我父亲在家里呆着,便拿起农具到地里,看到作物受灾严重便独自一人忙着进行生产自救,一晃大半天过去了,待回家时怎么也见不到孩子,家里家外找遍了都没有找到,请邻居们一个寨子、每个角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当天恰逢暴风骤雨、山洪暴发、水沟河流暴涨,这让奶奶心都碎了,遍身是雨水、满脸是泪水、心里满是无助和绝望......,许久后,奶奶拖着湿透和疲惫的身体,想生火烧一锅水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些,在打开锅盖时,看到了我父亲在锅里睡得正香。原来是因为刮风下雨,本就穿得少的父亲感觉有些冷,便发现锅底还有些暖和,便到大锅里睡了起来。当奶奶看到儿子在大锅里睡着的时候,那个心啊真是五味杂陈,有“失而复得”的高兴、更有“何时是尽头”的无助和心酸!

慢慢的,我父亲长大了、上学了、直至父亲成年迎娶了我母亲,生育了我姐、我哥、我、我妹妹4姐弟,一家人也迎来了新气象!

晚年没有向病痛低过头

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慢慢老了,曾经挺拔的身躯也略有弯曲,但热爱劳动的习惯仍没有改变。直至她70岁那年,得了急性阑尾炎,由于在老家村卫生室耽误了几天,转到县城医院时已经严重了,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由于她老人家一辈子勤劳、身子骨硬朗,手术还算顺利。但由于岁数大、手术创口大等原因,恢复非常缓慢。可即便恢复再慢、伤口再疼,她都始终承受着、忍耐着,始终做到起居自理。通过近2年的慢慢调养,伤口才逐步恢复。身体恢复后,勤劳惯了的她,又开始做起了家务......

80岁那年,由于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得了带状疱疹,但奶奶依然咬牙坚持挺住疼痛,直到她86岁过世时,仍然神志清醒、起居自理。

勤劳坚强得福报

在我们4姐弟成长过程中,奶奶始终是一个能人。

奶奶特别勤劳。在我的记忆里,奶奶非常能干,家中再难,她都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中什么事务都会做,地上农活一样都难不住;他做的菜饭特别爽口,凡是家中有客人来、还是家中请人帮忙,都是她一人主厨招待;她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农活家务可以穿插进行,让许多人钦佩不已。

奶奶特别节俭。“有时要想到无时”是她老人家经常挂在嘴边教育我们的话,她穿的是缝缝补补,吃的是粗茶淡饭;即便是我们4姐弟长大就业后,家里宽裕了些,她也依然节俭,依然教育我们要知道节俭是福。

奶奶特别爱整齐干净。无论多穷楚,哪怕粗布衣裳、哪怕缝缝补补,她都会尽可能让自己保持整齐干净,她的房间、她用过的工具,无论什么时候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奶奶特别顾家、顾集体。她什么事都不会只为自己着想,都是在为大家着想,做事从不拖泥带水,从不拖累家庭。在顾小家的同时,还特别有集体意识,在土地承包到户前,该出的公分她一分不差;土地承包到户后,公粮按时缴纳,提留统筹从不拖欠,该出的义务工从不拖拉。

俗话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奶奶一辈子的苦楚、本分和勤劳,收获了我们一家的人丁兴旺,到奶奶离世前,我们4个孙男孙女都已经成家,都有了儿女,人口从她独撑一片天时候的婆媳2人开始,不断增加,到她晚年已经是“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现目前已经有16人。可以说没有奶奶,就不会有我们这一家!

留给我们无穷的精神财富

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那挺立不屈的英姿仍时不时在我眼前闪现,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子孙铭记和发扬!

奶奶没有读过书,但她懂大义、有大爱,知道做人做事,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理!记得她老人家时常教育我们4姐弟:“人要长志”!是的,人必须有志气、有志向,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奶奶没有留下金银财宝,但她不向苦难言败、不向挫折屈服、不向病痛低头,始终保持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再苦再难再痛也坚强的精神品质,是她留给我们子孙无尽的精神财富!

物是人非,依然昂扬的是精神力量!奶奶用她穷极一生凝聚起来的崇高品质,启示我们子孙: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一直以来,无论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上,每当遇到挫折和坎坷,我都会用奶奶留给我的精神力量去战斗、去克服。在参加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时,我就不断激励自己,人在阵地在!无论多苦多累,必须咬牙坚持,哪怕是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决战决胜后,面对进退留转、工作岗位调整时,我也不断提醒自己,不能抱怨和埋怨,认得翻篇清零再出发;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我也告诫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肯学肯努力,一定会转危为机......

作为她的子孙,我们一定会传承和发扬她的励志品质,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不负韶华!最后,用我总结奶奶一辈子过往,所作的一首小诗《人生可赞》,缅怀我平凡励志的奶奶:

生老病死有何惧?

力尽人事听天命;

不畏磨难不怕累,

酸甜苦辣一锅焖!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