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三四五”举措,奏响莞铜人才交流“协作曲”
近年来,广东东莞和贵州铜仁两地积极抢抓东西部协作历史机遇,以干部人才交流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三个赋能”、建立“四项机制”、探索“五条路径”,深入推进人才交流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江西横峰:共建共治共享让乡村治理活力迸发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支持下,横峰以青板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为抓手,下大力气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基层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村风民风,以乡村治理促进效能提升。
江西宁都县:强“人才链” 助“宁都菜”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针对县域人才环境吸引力不强、高端人才引进难、创新资源分散、人才服务碎片化等问题,立足县域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政策链、保障资金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五链”融合发展机制,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集聚区,助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宁都菜”产业集群。
宁夏盐池:打造村级“红色收藏馆” 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曾记畔村创新“三同”模式强根基、建队伍、抓教育,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生态旅游+民风教育”产业,探索“党建+五治”促融合发展
宁夏西吉县:推行“地不外包联产单干” 实现“乡无闲田村无闲人”
火集村坚持耕地不外包给企业或者个人这个底线,全村耕地统一规划、产业统一布局、农户自行耕种,采用统一经管、分户单干的经营模式,农户还是各自种自己的承包地,既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的高效益,又保留了农户分户单干的积极性
“育桑黄、木生金”,特色产业兴边富民 ——吉林省和龙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
和龙市充分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将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紧密融合,全力做好项目支撑、链条延伸、人才培养、振兴联动,走出了一条“育桑黄、木生金”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助推示范区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创新助农增收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近年来,贵州省盘州市积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的作用,强村富民,盘活村级资源资产,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广西天等县:用改革利剑让就业 “小车间”迸发振兴“大活力”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采取“多方联建、多方布局、多方保障、多方受益”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培养、发展和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全县就业帮扶车间呈点、线、面全面开花之势,形成了“一园两区三带九街”的发展格局,全县就业帮扶车间从2017年的35家增长至2023年的339家,累计带动群众就业2.23万人,吸纳脱贫人口8028人。探索形成了精准高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天等样本”,就业“小车间”迸发乡村振兴“大活力”。
关于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有关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等部门组织修订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现印发你们,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参考使用。
河北邯郸丛台区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及借鉴意义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特色富民产业进一步壮大,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东沂水:推进“百千工程” 助力富民强村
近年来,沂水县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以片区推进为实施路径,以产业振兴为关键环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简称“百千工程”),深入推进富民强村战略行动,探索出一条富有沂水特色的乡村共同富裕之路。
新时代事业单位青年干部乡村振兴意识培养和提升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同时,还把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作为一项单列,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事业单位青年干部作为全面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如何培养和提升乡村振兴意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破解系统性培育欠发达地区乡村经营性人才难题
在昭通市委市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与腾讯公司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昭通学院率先成立国内首家“乡村CEO”学院,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案例聚焦昭通学院中国乡村CEO学院(以下简称乡村CEO学院)师资质量、学员培养方式及未来发展空间三个问题,通过讲述三个小故事,以解对系统性培育欠发达地区乡村经营性人才难题的潜心探索。
江西省抚州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理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抚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当前,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呈现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的良好态势,但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问题,需深入思考研究,进一步补齐完善。
浙江杭州市:增收靠前一步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全域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杭州市以农民、低收入农户双增收为突破口,明确协作帮促工作重点方向仍然是联农带农利益联结不放松,以协作帮促资金撬动产业、消费、就业增长,实现“农民增收、低收入农户增收、协作帮促”三要素双向循环。
四川沐川县: 点“竹”成“金” 兴业富民
沐川县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面积1408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人口25万,森林覆盖率77.34%,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天然氧吧。近年来,沐川县聚焦竹产业,建成乐山市唯一的省四星级现代竹产业园区,通过延链强链、集群发展,让竹产业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贵州遵义市: 创新“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样板区建设
贵州省遵义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创新开展“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样板区建设,把“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作为遵义“三农”工作总抓手,不折不扣抓好样板区创建各项任务,确保高质量完成使命任务,为贵州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探索路径、作出示范、贡献经验。
聚力推动组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度落地落实 奋力开创农业农村改革新篇章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农房质量安全的全过程闭环监管,农房建设行为规范有序,农房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房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提升。
甘肃渭源:创新文明说实践载体凝聚以德辅治强大动能
近年来,甘肃省渭源县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基层治理发展,紧盯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 风化俗”目标定位
千年鱼河峁 耕读文化镇——鱼河峁镇暨峁岔上乡村振兴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高油高产大豆拓展“新赛道” 有利于国产大豆价格企稳回升
陕西紫阳:建立五大体系 建设“山地版”和美乡村
重庆酉阳县: “穿透式”管好帮扶项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