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潼关:探索“一园四产”发展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03-14 14:19:0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位于秦东镇东南台塬之上,2015年村级综合改革,由原荒移村、寺角营村、杨家庄村合并而成,共有18个村民小组,1266户5180人,党员108名,耕地面积7800余亩。近年来,寺角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村企联建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一园四产”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11365”工作法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寺角营村以党建为核心,创新实施“11365”党建工作法,即建好一个党组织、管好党员“一辈子”、打造三个网格党支部,组建“政策宣传队、红白理事队、文化娱乐队、志愿服务队、纠纷调解队、环境卫生队”等六支队伍,评选出“守护之星、发展之星、致富之星、清洁之星、脱贫之星”五类先进典型,不断凝聚党心民心。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党员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例如让擅长养殖的党员负责生猪产业,熟悉农业技术的党员主抓软籽石榴种植等,形成“支部建在产业上”的格局,实现党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门前挂牌、胸前戴徽”等形式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凝聚群众信任,推动村务顺利开展。

村企联营联建,激活发展新动能

为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寺角营村以村企联建为着力点,通过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联动、协同发展,不断为集体经济蓄能积势。村里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成立了第一家村办企业——潼关卓远种植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投资1560余万元,实现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完整生猪养殖,实行“产、供、销”产业化经营,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在村企联建过程中,党组织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党组织积极协调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让村民放心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党组织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例如,企业投资修建了通往产业园的道路,改善了周边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打造一园四产,推动产业多元化布局

村集体以“一园四产”(即一个农业园区,生猪养殖、软籽石榴、设施大棚四大产业)为核心,形成多元化产业体系。一是开展生猪养殖。2016年成立村办企业卓远种植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超2000万元建成现代化养殖基地,形成饲料加工、种猪培育、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年出栏量超1万头,2024年销售额达千万元,村集体年收益超百万元。二是软籽石榴与黄金桃产业。与陕西大华农业合作建设千亩黄金桃基地,并发展500亩软籽石榴种植,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托管等方式带动村民参与,预期产值达2亿元。三是建设设施农业与光伏发电。建成25个温室大棚发展吊兰西瓜、香瓜等特色种植,同时建设36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超20万元,80%用于脱贫户分红。在发展“一园四产”过程中,党建引领体现在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村党委邀请农业专家对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确保产业布局合理、发展可持续。同时,通过党员示范户带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在市场销售方面,党组织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大型超市等,拓宽销售渠道,解决群众销售难题。

创新管理模式,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壮大集体经济要靠改革,创新管理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的保证。在对内方面,寺角营村把支部建在产业上,由村支部将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划和目标贯彻融入到了公司。为实现经营管理规范有序,采取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形式,以合作社为统领,以公司制为载体,推行公司化运营模式,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采取聘任制,公司账务专人监管,每月1日、15日定期召开董事会研究公司事项,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对外方面,村上采取了专业托管的形式,将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交由专业团队负责。例如,在卓远公司引进技术团队负责养殖管理,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党组织对产业的领导,又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陕西潼关:探索“一园四产”发展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03-14 14:19:0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位于秦东镇东南台塬之上,2015年村级综合改革,由原荒移村、寺角营村、杨家庄村合并而成,共有18个村民小组,1266户5180人,党员108名,耕地面积7800余亩。近年来,寺角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村企联建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一园四产”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11365”工作法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寺角营村以党建为核心,创新实施“11365”党建工作法,即建好一个党组织、管好党员“一辈子”、打造三个网格党支部,组建“政策宣传队、红白理事队、文化娱乐队、志愿服务队、纠纷调解队、环境卫生队”等六支队伍,评选出“守护之星、发展之星、致富之星、清洁之星、脱贫之星”五类先进典型,不断凝聚党心民心。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党员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例如让擅长养殖的党员负责生猪产业,熟悉农业技术的党员主抓软籽石榴种植等,形成“支部建在产业上”的格局,实现党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门前挂牌、胸前戴徽”等形式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凝聚群众信任,推动村务顺利开展。

村企联营联建,激活发展新动能

为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寺角营村以村企联建为着力点,通过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联动、协同发展,不断为集体经济蓄能积势。村里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成立了第一家村办企业——潼关卓远种植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投资1560余万元,实现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现代化完整生猪养殖,实行“产、供、销”产业化经营,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在村企联建过程中,党组织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党组织积极协调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让村民放心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党组织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例如,企业投资修建了通往产业园的道路,改善了周边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打造一园四产,推动产业多元化布局

村集体以“一园四产”(即一个农业园区,生猪养殖、软籽石榴、设施大棚四大产业)为核心,形成多元化产业体系。一是开展生猪养殖。2016年成立村办企业卓远种植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超2000万元建成现代化养殖基地,形成饲料加工、种猪培育、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年出栏量超1万头,2024年销售额达千万元,村集体年收益超百万元。二是软籽石榴与黄金桃产业。与陕西大华农业合作建设千亩黄金桃基地,并发展500亩软籽石榴种植,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托管等方式带动村民参与,预期产值达2亿元。三是建设设施农业与光伏发电。建成25个温室大棚发展吊兰西瓜、香瓜等特色种植,同时建设360千瓦光伏电站,年收益超20万元,80%用于脱贫户分红。在发展“一园四产”过程中,党建引领体现在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村党委邀请农业专家对产业进行科学规划,确保产业布局合理、发展可持续。同时,通过党员示范户带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在市场销售方面,党组织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大型超市等,拓宽销售渠道,解决群众销售难题。

创新管理模式,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壮大集体经济要靠改革,创新管理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的保证。在对内方面,寺角营村把支部建在产业上,由村支部将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划和目标贯彻融入到了公司。为实现经营管理规范有序,采取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形式,以合作社为统领,以公司制为载体,推行公司化运营模式,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采取聘任制,公司账务专人监管,每月1日、15日定期召开董事会研究公司事项,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对外方面,村上采取了专业托管的形式,将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交由专业团队负责。例如,在卓远公司引进技术团队负责养殖管理,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党组织对产业的领导,又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