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思南:党建引领聚合力 强基赋能促振兴

时间:2025-03-14 14:11:4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丁海珅

近年来,贵州省思南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印发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事项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以“五个一”为抓手,即: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每季度听取1次工作汇报,县委常委每年联系1个党建项目,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个村党支部,县乡每半年分别开展1次“擂台比武”,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组织推动。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推动3个后进乡镇党委和58个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提升,518个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拔晋升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60人,驻村帮扶干部39人。采取教育培训、跟岗挂职、学历提升等“五个一批”培育措施,全面提升村级干部队伍能力,组织村干部参加专题培训681人,专项招录村干部11人,公开招聘村党组织书记3人,选派22名村干部赴省内外跟岗学习,组织711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学历提升后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比例达75%。建立“4+1”帮带培养机制,对1729名后备力量进行全链条培育与全覆盖培训。特别注重培育兵支书、产业支书、大学生支书、经验型老支书四支重点力量,在“八一”前夕,组织25名兵支书或兵支书后备力量开展“汇聚兵支书力量助推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活动。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建立“先进带后进、强村帮弱村、弱村抱团发展”机制,5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6名优秀党支部书记参与结对帮带,青杠坝村、周寨村、渔溪沟村列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吸引省内外200批次万余人观摩学习。冷朝刚支书在省市专题培训会上交流经验做法6次,帮带周边6个村发展辣椒大蒜1200亩,助力帮带村集体经济平均增长15%。周寨村探索推行“一社带三社”工作模式,带动全县及周边区县2.9万余农户种植红薯增收,2024年销售额超7亿元。

坚持创新驱动,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以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载体,打造活力产业增长模式。

一是搭建产业赋能平台。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市场”一体化平台,推进产业加工到村、项目资金到村、销售渠道到村。建立强村富民公司23个、工坊60个,培育家庭农场2412个,带动5.5万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4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20万元以上行政村165个,占比31.85%。全面推进“三资”清理,处置低效项目32个,盘活闲置项目28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2.99万元,农户增收50.7万元。

二是激活人才驱动效能。完善招才引智办法,聘任39名“双招双引”大使,引进硕士研究生、紧缺人才37人。依托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3个,在全省率先出台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省市科技特派员帮助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2项,144名县级农技专家协调解决技术难题260个。

三是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村(社区)干部岗位等级序列管理制度,实行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建立“政策分红、效益分红、集体分红”“三次分红”机制,持续拓宽增收渠道;累计兑现群众分红197.38万元,村干部奖励4.34万元、村民小组长报酬2.85万元。推行村集体经济福利制度,累计发放教育奖学金、医疗补助金等近400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和美乡村善治根基

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以党建融合释放治理活力。建全“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治理体系,将28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665个网格,组建党小组1580个,引导1.6万余名农村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作表率。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常态开展村级组织“三多”治理,清理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规章制度6500余块。

二是以党建联盟提升治理效能。深化拓展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制定乌江流域党建联盟促生态经济融合发展16条措施,建立“345”协同治理机制,55个县直单位与乌江沿线11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结对建立党建联盟,共同开展巡河护河5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72起,文化下乡活动36次。

三是以“党建+”丰富治理形式。开展“党建+志愿服务”,组织全县512名退休党员成立“银发善治”“银发护苗”志愿服务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讲、法治教育关爱活动700余次。试点打造“党建+村务直播间”,依托抖音召开群众会,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8条。探索“党建+暑期学校”,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关工委开办“暑期学校”41所,解决暑假2142名农村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教育断档难题。(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贵州思南:党建引领聚合力 强基赋能促振兴

时间:2025-03-14 14:11:4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丁海珅

近年来,贵州省思南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印发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事项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以“五个一”为抓手,即: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每季度听取1次工作汇报,县委常委每年联系1个党建项目,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个村党支部,县乡每半年分别开展1次“擂台比武”,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组织推动。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推动3个后进乡镇党委和58个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提升,518个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拔晋升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60人,驻村帮扶干部39人。采取教育培训、跟岗挂职、学历提升等“五个一批”培育措施,全面提升村级干部队伍能力,组织村干部参加专题培训681人,专项招录村干部11人,公开招聘村党组织书记3人,选派22名村干部赴省内外跟岗学习,组织711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学历提升后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比例达75%。建立“4+1”帮带培养机制,对1729名后备力量进行全链条培育与全覆盖培训。特别注重培育兵支书、产业支书、大学生支书、经验型老支书四支重点力量,在“八一”前夕,组织25名兵支书或兵支书后备力量开展“汇聚兵支书力量助推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活动。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建立“先进带后进、强村帮弱村、弱村抱团发展”机制,5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6名优秀党支部书记参与结对帮带,青杠坝村、周寨村、渔溪沟村列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吸引省内外200批次万余人观摩学习。冷朝刚支书在省市专题培训会上交流经验做法6次,帮带周边6个村发展辣椒大蒜1200亩,助力帮带村集体经济平均增长15%。周寨村探索推行“一社带三社”工作模式,带动全县及周边区县2.9万余农户种植红薯增收,2024年销售额超7亿元。

坚持创新驱动,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以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载体,打造活力产业增长模式。

一是搭建产业赋能平台。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市场”一体化平台,推进产业加工到村、项目资金到村、销售渠道到村。建立强村富民公司23个、工坊60个,培育家庭农场2412个,带动5.5万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4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20万元以上行政村165个,占比31.85%。全面推进“三资”清理,处置低效项目32个,盘活闲置项目28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2.99万元,农户增收50.7万元。

二是激活人才驱动效能。完善招才引智办法,聘任39名“双招双引”大使,引进硕士研究生、紧缺人才37人。依托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3个,在全省率先出台博士工作站管理办法。创新“人才服务+”机制,省市科技特派员帮助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2项,144名县级农技专家协调解决技术难题260个。

三是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村(社区)干部岗位等级序列管理制度,实行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建立“政策分红、效益分红、集体分红”“三次分红”机制,持续拓宽增收渠道;累计兑现群众分红197.38万元,村干部奖励4.34万元、村民小组长报酬2.85万元。推行村集体经济福利制度,累计发放教育奖学金、医疗补助金等近400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和美乡村善治根基

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以党建融合释放治理活力。建全“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治理体系,将28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665个网格,组建党小组1580个,引导1.6万余名农村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作表率。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常态开展村级组织“三多”治理,清理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规章制度6500余块。

二是以党建联盟提升治理效能。深化拓展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制定乌江流域党建联盟促生态经济融合发展16条措施,建立“345”协同治理机制,55个县直单位与乌江沿线11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结对建立党建联盟,共同开展巡河护河5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72起,文化下乡活动36次。

三是以“党建+”丰富治理形式。开展“党建+志愿服务”,组织全县512名退休党员成立“银发善治”“银发护苗”志愿服务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宣讲、法治教育关爱活动700余次。试点打造“党建+村务直播间”,依托抖音召开群众会,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8条。探索“党建+暑期学校”,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关工委开办“暑期学校”41所,解决暑假2142名农村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教育断档难题。(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