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深耕黑土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5-02-11 13:57:09来源:中国财富杂志2025年1期作者:杜伟聪

在松花江下游北岸广袤的黑土地上,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阳农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大荒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70年代,为响应国家号召,一批批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微信截图_20250211140313.png

普阳农场的稻田画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图案,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王运东/摄

  “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房子住,大家就住在帐篷里;没有水喝,就喝沼泽地的水;没有菜吃,就吃野菜疙瘩。”年过八旬的老垦荒队员张大爷回忆起那段岁月,依然感慨万千。

然而,正是凭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垦荒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这片曾经沉睡的黑土地,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普阳农场已经成为集农、工、贸、产、加、销于一体的大型机械化国有农场,不仅盛产优质的粮食作物,还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富硒大米:黑土地孕育的珍馐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普阳农场,黄橙橙的稻田一望无际,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富硒大米是该农场的拳头产品,每年收获季都会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东等省份的订单。

据了解,普阳农场2024年全年播种面积48.91万亩,其中水稻47万亩。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普阳农场制定实施以“双超、双控、双促、双提”为技术要点的“四双”水稻高产栽培措施,在全场布置高产攻关“百亩田”25处、“千亩方”24处、“万亩片”4处,总面积10万亩,覆盖全场水稻种植面积的21%。经实收实测,攻关区内平均亩产1404斤,最高亩产达到1601.54斤,水稻平均单产达到1290斤,有效克服了前期低温寡照不利影响,水稻高产攻关取得预期成效,引领全场实现粮豆总产6.22亿斤。

微信截图_20250211140400.png

富硒大米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包装前的检测工作。杜伟聪/摄

在富硒米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将稻谷送入生产线。富硒大米经过原粮清理、砻谷、筛选和抛光等工艺流程,最终被加工成珍珠米、胚芽米、长粒香米,进入农产品市场。

“我们农场盛产的大米不仅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而且富含硒元素,是名副其实的‘健康米’。”普阳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李海龙介绍,普阳富硒大米的种植,严格遵循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从选种、育苗、插秧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呵护。此外,农场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确保大米的品质和安全。 

乡土艺术: 从感受美到创造美

在普阳农场,不仅有农产品丰收的喜悦,还有艺术作品的芬芳。普阳芦苇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工艺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微信截图_20250211141943.png  

普阳芦苇画已成为对外展示乡村新风貌的一扇窗口。李道民/摄

芦苇画是以芦苇为材料创作的绘画作品,整个画面80%为芦苇自然色差,20%左右为熨烫碳化而成,其创作过程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结晶,也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探索的艺术呈现。

在芦苇画的创作过程中,农民艺术者需要精心挑选优质的芦苇,经过晾晒、漂白、染色等多道工序处理后,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剪裁、拼接、粘贴等操作。整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芦苇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芦苇画制作人林慧介绍,“每一幅芦苇画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据了解,普阳芦苇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画,有展现田园风光的农家乐现实题材,有寓意吉祥如意的知态花鸟画,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画。如今,芦苇画已成为普阳农场对外展示乡村新风貌的一扇窗口。

如果说芦苇画是广大农民对于乡土艺术的再创作,那么稻田画无疑更能体现劳动者就地取材的智慧。

稻田画,顾名思义,是指在稻田中创作的巨幅图案。普阳农场的稻田画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图案,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每年春天,农场的工作人员都会在稻田中精心设计图案,并采用不同颜色的水稻进行种植。随着水稻的生长,图案逐渐显现,最终形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田画。每一幅稻田画,都是普阳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普阳农场一幅幅巨大的稻田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普阳人的梦想和希望。站在稻田画前,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更能够体会到普阳人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 

文体中心:激发乡村新活力

每天傍晚,普阳农场文体中心都是当地最热闹的场所。排球场上,年轻人挥汗如雨,激情飞扬;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室里,老少咸集,欢声笑语不断;活动大厅里,许多中老年妇女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

“文体中心不仅是一个休闲锻炼的场所,更是一个促进我们老百姓交流、满足我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民刘秀琴说。

在普阳农场,管理者不仅注重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现代化的文体中心内设有排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各项活动区域功能划分明确,不同运动项目之间互不干扰,已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

微信截图_20250211142051.png

文体中心不仅是一个休闲锻炼的场所,更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王运东/摄

近年来,普阳农场努力打造更加多元、富有活力的文化环境,不断创新文化宣传形式。以文体中心为例,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红岭金”杯排球联赛、羽毛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024年,普阳文体活动共举办20余场次,培育文体组织19个。普阳农场通过持续举办高质量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扎扎实实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如今,普阳农场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里,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本刊特稿    
乡村发展

深耕黑土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时间:2025-02-11 13:57:09

来源:中国财富杂志2025年1期

作者:杜伟聪

在松花江下游北岸广袤的黑土地上,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阳农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大荒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70年代,为响应国家号召,一批批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微信截图_20250211140313.png

普阳农场的稻田画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图案,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王运东/摄

  “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房子住,大家就住在帐篷里;没有水喝,就喝沼泽地的水;没有菜吃,就吃野菜疙瘩。”年过八旬的老垦荒队员张大爷回忆起那段岁月,依然感慨万千。

然而,正是凭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垦荒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这片曾经沉睡的黑土地,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普阳农场已经成为集农、工、贸、产、加、销于一体的大型机械化国有农场,不仅盛产优质的粮食作物,还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富硒大米:黑土地孕育的珍馐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普阳农场,黄橙橙的稻田一望无际,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富硒大米是该农场的拳头产品,每年收获季都会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东等省份的订单。

据了解,普阳农场2024年全年播种面积48.91万亩,其中水稻47万亩。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普阳农场制定实施以“双超、双控、双促、双提”为技术要点的“四双”水稻高产栽培措施,在全场布置高产攻关“百亩田”25处、“千亩方”24处、“万亩片”4处,总面积10万亩,覆盖全场水稻种植面积的21%。经实收实测,攻关区内平均亩产1404斤,最高亩产达到1601.54斤,水稻平均单产达到1290斤,有效克服了前期低温寡照不利影响,水稻高产攻关取得预期成效,引领全场实现粮豆总产6.22亿斤。

微信截图_20250211140400.png

富硒大米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包装前的检测工作。杜伟聪/摄

在富硒米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将稻谷送入生产线。富硒大米经过原粮清理、砻谷、筛选和抛光等工艺流程,最终被加工成珍珠米、胚芽米、长粒香米,进入农产品市场。

“我们农场盛产的大米不仅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而且富含硒元素,是名副其实的‘健康米’。”普阳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李海龙介绍,普阳富硒大米的种植,严格遵循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从选种、育苗、插秧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呵护。此外,农场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确保大米的品质和安全。 

乡土艺术: 从感受美到创造美

在普阳农场,不仅有农产品丰收的喜悦,还有艺术作品的芬芳。普阳芦苇画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工艺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微信截图_20250211141943.png  

普阳芦苇画已成为对外展示乡村新风貌的一扇窗口。李道民/摄

芦苇画是以芦苇为材料创作的绘画作品,整个画面80%为芦苇自然色差,20%左右为熨烫碳化而成,其创作过程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结晶,也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探索的艺术呈现。

在芦苇画的创作过程中,农民艺术者需要精心挑选优质的芦苇,经过晾晒、漂白、染色等多道工序处理后,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剪裁、拼接、粘贴等操作。整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芦苇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芦苇画制作人林慧介绍,“每一幅芦苇画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据了解,普阳芦苇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画,有展现田园风光的农家乐现实题材,有寓意吉祥如意的知态花鸟画,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画。如今,芦苇画已成为普阳农场对外展示乡村新风貌的一扇窗口。

如果说芦苇画是广大农民对于乡土艺术的再创作,那么稻田画无疑更能体现劳动者就地取材的智慧。

稻田画,顾名思义,是指在稻田中创作的巨幅图案。普阳农场的稻田画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图案,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每年春天,农场的工作人员都会在稻田中精心设计图案,并采用不同颜色的水稻进行种植。随着水稻的生长,图案逐渐显现,最终形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田画。每一幅稻田画,都是普阳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普阳农场一幅幅巨大的稻田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普阳人的梦想和希望。站在稻田画前,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更能够体会到普阳人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 

文体中心:激发乡村新活力

每天傍晚,普阳农场文体中心都是当地最热闹的场所。排球场上,年轻人挥汗如雨,激情飞扬;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室里,老少咸集,欢声笑语不断;活动大厅里,许多中老年妇女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

“文体中心不仅是一个休闲锻炼的场所,更是一个促进我们老百姓交流、满足我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民刘秀琴说。

在普阳农场,管理者不仅注重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现代化的文体中心内设有排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各项活动区域功能划分明确,不同运动项目之间互不干扰,已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

微信截图_20250211142051.png

文体中心不仅是一个休闲锻炼的场所,更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王运东/摄

近年来,普阳农场努力打造更加多元、富有活力的文化环境,不断创新文化宣传形式。以文体中心为例,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红岭金”杯排球联赛、羽毛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024年,普阳文体活动共举办20余场次,培育文体组织19个。普阳农场通过持续举办高质量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扎扎实实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如今,普阳农场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里,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