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等县:“三创三式”显“三巧”关爱弱势群体
关爱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广西天等县聚焦残疾群众的需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作用,通过“三创三式”举措,打好文明实践“组合拳”,为残疾人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品质化服务,帮扶残疾人巧破“身体困局”“无业可就”“残弱失助”等三大难题,照亮残疾人奋进之路,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生动书写“弱有所扶、残有所助、残有所依”的民生答卷。
创建康复方式,巧破“身体困局”。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天等县充分发挥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统筹协调残疾人需求和志愿服务资源,加密匹配对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扶残助残深度融合,从“心”施治,从“技”开药,向“康”发展。一是以思想引领提其“士气”。通过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故事会”“大榕树家教课堂”等形式,为残疾人搭建起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创业成功的残疾人担纲“主角”,登台讲述自身经历,教育引导残疾人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传递文明实践的正能量,提升残疾人的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有效激发他们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目前累计开展“一会一堂”活动4067场次,受益残疾人2630人。二是以技能提升丰其“羽翼”。收集掌握残疾人培训需求,整合粤桂帮扶、社会帮扶等资源,大力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把培训课堂搬到乡村车间、搬到残疾群众的家门口,方便残疾人就地学以致用,拓展一技之能,提升自我价值和发展底气。目前,累计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21期,共培训2650名残疾人。三是以康复训练健其“筋骨”。成立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从县内医疗机构中遴选出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的资深治疗师,组建扶残助残康复志愿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免费且精准的康复服务。通过开展“千里送诊、千医送药”行动,定期为残疾人检查治疗,全面保障身心健康,累计8530名残疾人受益;推广“工疗”“娱疗”等多种康复训练模式,让残疾人边就业边接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培养残疾人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创幸福。
创新就业模式,巧助“岗位需求”。天等县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以县内零工超市、零工驿站为依托,推行网格化管理和8小时外的志愿服务机制,精准对接残疾人的就业需求,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送、职业指导等服务,打造10分钟就业服务圈,帮助残疾人“有位”“有为”,解决“无业可就”的突出问题,在就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双重飞跃。一是“内招外送”稳岗。紧密对接辖区残疾群众,建立残疾人就业动态管理数据库,采取推荐与扶持、指导与培训、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信息,有针对性引导残疾群众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目前,全县就业帮扶车间339家,安置2000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月均工资达1200元。二是“粤桂协作”拓岗。用好“蓬江—天等”劳务输出服务机制,收集残疾人就业需求信息形成“求职清单”,积极对接广东企业,进行人岗匹配,形成“供岗清单”,联络赴粤返岗复工“爱心专车”专线,采取直达单位“点对点”集中输送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站式到岗。目前,累计转移到广东省就业的残疾人达2000多人,其中脱贫残疾人900多人。三是“公益助残”增岗。采取“残联+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网络平台+残疾人”的帮扶模式,由行动执行团队益起初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垫资采购手工艺品原材料,免费发放到残疾人手中,并对参与行动的残疾人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残疾人可居家制作,完成后保底回收成品,再通过抖音、快手平台直播等方式进行销售,使残疾人在参与产品生产过程中获得收益。目前,全县参与居家加工产品的残疾人达400多人。
创优关爱形式,巧提“幸福指数”。深化“文明暖心·爱满南疆”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的资源,不断优化关爱形式载体,健全配套机制,有效破解“残弱失助”的难题,构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托举残疾群众“稳稳的幸福”。一是健全关爱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残疾家庭摸底筛查工作,志愿者“身入心至”各村(社区)了解残疾人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对困难残疾人“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制度个性化帮扶方案和“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实施精准帮扶,构建“政府力量为主导、社会组织力量为载体、社区志愿力量为辅助、社会慈善力量为补充”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关爱服务机制。推进“社工+志愿服务+慈善”深度融合,通过“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汇聚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劲力量。目前累计组织3000多名党员志愿者开展“上门评残”、代办帮办等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残疾人1050人次。三是健全关爱保障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关爱帮扶工程范围,协调落实残疾人政策补助资金发放到位,持续解决好残疾人“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酸甜苦辣”的倾诉,打通服务残疾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490万元,政策甘露精准滴灌到了残疾群众的心田。(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广西天等县:“三创三式”显“三巧”关爱弱势群体
时间:2024-11-04 09:17:2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梁 亮 黄城松
关爱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广西天等县聚焦残疾群众的需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作用,通过“三创三式”举措,打好文明实践“组合拳”,为残疾人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品质化服务,帮扶残疾人巧破“身体困局”“无业可就”“残弱失助”等三大难题,照亮残疾人奋进之路,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生动书写“弱有所扶、残有所助、残有所依”的民生答卷。
创建康复方式,巧破“身体困局”。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天等县充分发挥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统筹协调残疾人需求和志愿服务资源,加密匹配对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扶残助残深度融合,从“心”施治,从“技”开药,向“康”发展。一是以思想引领提其“士气”。通过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故事会”“大榕树家教课堂”等形式,为残疾人搭建起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创业成功的残疾人担纲“主角”,登台讲述自身经历,教育引导残疾人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传递文明实践的正能量,提升残疾人的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有效激发他们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目前累计开展“一会一堂”活动4067场次,受益残疾人2630人。二是以技能提升丰其“羽翼”。收集掌握残疾人培训需求,整合粤桂帮扶、社会帮扶等资源,大力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把培训课堂搬到乡村车间、搬到残疾群众的家门口,方便残疾人就地学以致用,拓展一技之能,提升自我价值和发展底气。目前,累计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21期,共培训2650名残疾人。三是以康复训练健其“筋骨”。成立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从县内医疗机构中遴选出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的资深治疗师,组建扶残助残康复志愿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免费且精准的康复服务。通过开展“千里送诊、千医送药”行动,定期为残疾人检查治疗,全面保障身心健康,累计8530名残疾人受益;推广“工疗”“娱疗”等多种康复训练模式,让残疾人边就业边接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培养残疾人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创幸福。
创新就业模式,巧助“岗位需求”。天等县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以县内零工超市、零工驿站为依托,推行网格化管理和8小时外的志愿服务机制,精准对接残疾人的就业需求,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求职登记、岗位推送、职业指导等服务,打造10分钟就业服务圈,帮助残疾人“有位”“有为”,解决“无业可就”的突出问题,在就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双重飞跃。一是“内招外送”稳岗。紧密对接辖区残疾群众,建立残疾人就业动态管理数据库,采取推荐与扶持、指导与培训、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信息,有针对性引导残疾群众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目前,全县就业帮扶车间339家,安置2000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月均工资达1200元。二是“粤桂协作”拓岗。用好“蓬江—天等”劳务输出服务机制,收集残疾人就业需求信息形成“求职清单”,积极对接广东企业,进行人岗匹配,形成“供岗清单”,联络赴粤返岗复工“爱心专车”专线,采取直达单位“点对点”集中输送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站式到岗。目前,累计转移到广东省就业的残疾人达2000多人,其中脱贫残疾人900多人。三是“公益助残”增岗。采取“残联+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网络平台+残疾人”的帮扶模式,由行动执行团队益起初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垫资采购手工艺品原材料,免费发放到残疾人手中,并对参与行动的残疾人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残疾人可居家制作,完成后保底回收成品,再通过抖音、快手平台直播等方式进行销售,使残疾人在参与产品生产过程中获得收益。目前,全县参与居家加工产品的残疾人达400多人。
创优关爱形式,巧提“幸福指数”。深化“文明暖心·爱满南疆”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的资源,不断优化关爱形式载体,健全配套机制,有效破解“残弱失助”的难题,构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托举残疾群众“稳稳的幸福”。一是健全关爱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残疾家庭摸底筛查工作,志愿者“身入心至”各村(社区)了解残疾人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对困难残疾人“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救尽救”,制度个性化帮扶方案和“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实施精准帮扶,构建“政府力量为主导、社会组织力量为载体、社区志愿力量为辅助、社会慈善力量为补充”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二是健全关爱服务机制。推进“社工+志愿服务+慈善”深度融合,通过“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汇聚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劲力量。目前累计组织3000多名党员志愿者开展“上门评残”、代办帮办等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残疾人1050人次。三是健全关爱保障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关爱帮扶工程范围,协调落实残疾人政策补助资金发放到位,持续解决好残疾人“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酸甜苦辣”的倾诉,打通服务残疾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490万元,政策甘露精准滴灌到了残疾群众的心田。(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