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有村:探索乡村振兴“五美”蝶变之路

时间:2024-09-03 23:09:3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7期作者:李海云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镇三有村建于2016年,是西藏自治区首个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近年来,三有村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逐步蝶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了从局部美到全域美、生态美到生活美、形态美到气质美的全面提升发展。

推动“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

乡村发展呈现“示范美”

三有村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任务,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守牢一条底线。加强防返贫政策宣传,通过“一码两纸三平台”(一码通申请,发放政策和帮扶“明白纸”,公开张贴、公众信息网发布和微信推送三个平台),提高政策知晓度。在个人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三个渠道基础上,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方式,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一人不少、一户不落”。

打造两类品牌。狠抓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不松懈,举办装载机、挖掘机驾驶、缝纫编织、种养、烹饪等实用技能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08人次,实现有劳动能力人员的技能培训全覆盖,300余人在学习技能后外出务工。对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依托本地帮扶车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截至2023年底,全村帮扶车间实现营收100万元左右,利润40万元,吸纳本村脱贫人口12人。

巩固三项成果。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工作排查,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各项资助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村卫生室、村医、药品等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签约家庭医生180户,对患有慢性病的群众做到全覆盖上门服务;强化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无危房户;安排2名专职人员开展饮水系统日常管护,农户饮水安全率达100%。

三有村幼儿园实景图。.jpg

三有村幼儿园实景图。

推动“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乡村产业呈现“绿色美”

三有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把“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的支柱产业。

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统筹整合强基惠民工作经费、村集体经济和各项扶持资金,充分利用配套产业发展资金1886万元,深度打造藏鸡、奶牛养殖、种植业合作社及商铺经营四个配套产业,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180户搬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与分红,参与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激活集体经济“蓄水池”。三有村以“党建 +”为集体经济发展要素载体,采取“合作社+搬迁群众”这一利益联结模式,通过脱贫户劳动力统一安排、合作社统一管理、农畜产品统一收购、经营收入统一分配的管理方式,发展村内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三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59万元。

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紧扣做好“土特产”文章,把藏鸡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投入自动化的生产线、先进智能的养殖设备和生产配套设施,实现了饮水、喂料、控温、消毒、集蛋、清粪全过程自动化。目前,三有村藏鸡养殖达到6万羽,日产蛋量1.4万枚,年孵化鸡苗8万羽。同时,搭上直播带货快车,与中国邮政集团网络销售平台合作,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养殖品牌,将特色藏鸡蛋销往各地。

推动“突击整治”向“管护有序”转变

乡村环境呈现“全域美”

三有村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力扮靓乡村“颜值”、涵养乡村“气质”。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在农村环境整治“清”得彻底、“改”得见效上下功夫,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双联户、志愿者每月开展1次环境卫生大检查;每周三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题的各类志愿者活动;每周五全体村民集体参与卫生清洁活动,逐户清理房前屋后三堆六乱、道路两侧,全面清除卫生死角。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以全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为契机,三有村发放《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明白纸》,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中。成立村级环卫队,聘请4名环卫工和1名水电工,负责全村居民房前屋后、主干街道、公共区域的打扫、垃圾回收和保障正常用水用电等工作。垃圾回收后,按照“村收集、乡运转”的模式,进行垃圾处理。村党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收取每人每月5元的卫生费和自来水费,用于全村环境整治及水管维修等费用,并按季度公示。

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每年开展评选“最美庭院”“环境卫生红黑榜”等系列活动,家庭环境卫生差的村民,需要参加三天义务卫生活动,以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小家美”带动“大家美”。目前,已评选出24户美丽卫生庭院,8个优秀双联户单元。

推动“全覆盖”向“高质量”转变

乡村生活呈现“现代美”

三有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一体推进路、水、电、信、网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保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扮靓和美乡村“面子”。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投入资金798万元,配套建设水、电、路、信和幼儿园、商铺、路灯系统等公共设施,对网围栏、污水管网、墙体、街道等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美化、亮化,基本实现“八到村”“村十有”“十到户”目标,形成了生态宜居、特色鲜明、产村一体的工作格局。

夯实宜居宜业“底子”。以农牧民群众宜居宜业为目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村级卫生室配备2名村医,与镇卫生院共同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做到一般家庭每年上门服务1次,慢性病家庭一年上门服务4次;65岁以上老年人每个月随访、重点人员一个星期随访3次、次重点人员一个星期随访2次、一般人员一个星期随访1次。为满足搬迁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三有村开办幸福超市,由三有村村集体管理。

做实幸福生活“里子”。为解决村内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消除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三有村开办了“养老驿站”。2023年,在江苏省援藏资金的进一步支持下,对“养老驿站”进行了改扩建,将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联合设置,通过开展有组织的或自发性的交流活动,实现老幼共融,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集养老和托幼于一体的“幸福驿站”,开启了三有村崭新的养老护幼模式。

三有村开展“七一”优秀党员表彰活动现场。.jpg

三有村开展“七一”优秀党员表彰活动现场。

推动“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转变

乡村治理呈现“和谐美”

三有村积极推广“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推进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活动,以“树文明新风”“改陈规陋习”“建村规民约”“兴优秀文化”“美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村破旧立新好、村规民约实、乡村文化兴、村容村貌美。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行动。以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四化融合”(即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落实“五项工程”(即实施战斗堡垒效能提升工程、实施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实施服务管理效能提升工程、实施科技应用效能提升工程、实施群防群治效能提升工程)、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双联户”机制,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推进积分管理兑现行动。大力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有效经验,细化制定52项正负面清单,推动基层治理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有规可循,实现乡村风貌由表及里、形神兼顾的全面提升。目前,已建成2家“积分超市”,通过推广运用“积分制”管理,使好人好事、新风良俗有了可量化的荣誉分值,逐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三有村:探索乡村振兴“五美”蝶变之路

时间:2024-09-03 23:09:3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7期

作者:李海云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镇三有村建于2016年,是西藏自治区首个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近年来,三有村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逐步蝶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了从局部美到全域美、生态美到生活美、形态美到气质美的全面提升发展。

推动“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

乡村发展呈现“示范美”

三有村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任务,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守牢一条底线。加强防返贫政策宣传,通过“一码两纸三平台”(一码通申请,发放政策和帮扶“明白纸”,公开张贴、公众信息网发布和微信推送三个平台),提高政策知晓度。在个人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筛查预警三个渠道基础上,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方式,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一人不少、一户不落”。

打造两类品牌。狠抓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不松懈,举办装载机、挖掘机驾驶、缝纫编织、种养、烹饪等实用技能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08人次,实现有劳动能力人员的技能培训全覆盖,300余人在学习技能后外出务工。对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依托本地帮扶车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截至2023年底,全村帮扶车间实现营收100万元左右,利润40万元,吸纳本村脱贫人口12人。

巩固三项成果。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工作排查,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各项资助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村卫生室、村医、药品等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签约家庭医生180户,对患有慢性病的群众做到全覆盖上门服务;强化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无危房户;安排2名专职人员开展饮水系统日常管护,农户饮水安全率达100%。

三有村幼儿园实景图。.jpg

三有村幼儿园实景图。

推动“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乡村产业呈现“绿色美”

三有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把“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的支柱产业。

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统筹整合强基惠民工作经费、村集体经济和各项扶持资金,充分利用配套产业发展资金1886万元,深度打造藏鸡、奶牛养殖、种植业合作社及商铺经营四个配套产业,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180户搬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与分红,参与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激活集体经济“蓄水池”。三有村以“党建 +”为集体经济发展要素载体,采取“合作社+搬迁群众”这一利益联结模式,通过脱贫户劳动力统一安排、合作社统一管理、农畜产品统一收购、经营收入统一分配的管理方式,发展村内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三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59万元。

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紧扣做好“土特产”文章,把藏鸡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投入自动化的生产线、先进智能的养殖设备和生产配套设施,实现了饮水、喂料、控温、消毒、集蛋、清粪全过程自动化。目前,三有村藏鸡养殖达到6万羽,日产蛋量1.4万枚,年孵化鸡苗8万羽。同时,搭上直播带货快车,与中国邮政集团网络销售平台合作,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养殖品牌,将特色藏鸡蛋销往各地。

推动“突击整治”向“管护有序”转变

乡村环境呈现“全域美”

三有村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力扮靓乡村“颜值”、涵养乡村“气质”。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在农村环境整治“清”得彻底、“改”得见效上下功夫,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双联户、志愿者每月开展1次环境卫生大检查;每周三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题的各类志愿者活动;每周五全体村民集体参与卫生清洁活动,逐户清理房前屋后三堆六乱、道路两侧,全面清除卫生死角。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以全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为契机,三有村发放《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明白纸》,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中。成立村级环卫队,聘请4名环卫工和1名水电工,负责全村居民房前屋后、主干街道、公共区域的打扫、垃圾回收和保障正常用水用电等工作。垃圾回收后,按照“村收集、乡运转”的模式,进行垃圾处理。村党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收取每人每月5元的卫生费和自来水费,用于全村环境整治及水管维修等费用,并按季度公示。

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每年开展评选“最美庭院”“环境卫生红黑榜”等系列活动,家庭环境卫生差的村民,需要参加三天义务卫生活动,以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小家美”带动“大家美”。目前,已评选出24户美丽卫生庭院,8个优秀双联户单元。

推动“全覆盖”向“高质量”转变

乡村生活呈现“现代美”

三有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一体推进路、水、电、信、网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保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扮靓和美乡村“面子”。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投入资金798万元,配套建设水、电、路、信和幼儿园、商铺、路灯系统等公共设施,对网围栏、污水管网、墙体、街道等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美化、亮化,基本实现“八到村”“村十有”“十到户”目标,形成了生态宜居、特色鲜明、产村一体的工作格局。

夯实宜居宜业“底子”。以农牧民群众宜居宜业为目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村级卫生室配备2名村医,与镇卫生院共同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做到一般家庭每年上门服务1次,慢性病家庭一年上门服务4次;65岁以上老年人每个月随访、重点人员一个星期随访3次、次重点人员一个星期随访2次、一般人员一个星期随访1次。为满足搬迁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三有村开办幸福超市,由三有村村集体管理。

做实幸福生活“里子”。为解决村内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消除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三有村开办了“养老驿站”。2023年,在江苏省援藏资金的进一步支持下,对“养老驿站”进行了改扩建,将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联合设置,通过开展有组织的或自发性的交流活动,实现老幼共融,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集养老和托幼于一体的“幸福驿站”,开启了三有村崭新的养老护幼模式。

三有村开展“七一”优秀党员表彰活动现场。.jpg

三有村开展“七一”优秀党员表彰活动现场。

推动“政府主导”向“群众主动”转变

乡村治理呈现“和谐美”

三有村积极推广“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推进树立农牧民新风貌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活动,以“树文明新风”“改陈规陋习”“建村规民约”“兴优秀文化”“美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村破旧立新好、村规民约实、乡村文化兴、村容村貌美。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行动。以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坚持“四化融合”(即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落实“五项工程”(即实施战斗堡垒效能提升工程、实施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实施服务管理效能提升工程、实施科技应用效能提升工程、实施群防群治效能提升工程)、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双联户”机制,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推进积分管理兑现行动。大力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有效经验,细化制定52项正负面清单,推动基层治理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有规可循,实现乡村风貌由表及里、形神兼顾的全面提升。目前,已建成2家“积分超市”,通过推广运用“积分制”管理,使好人好事、新风良俗有了可量化的荣誉分值,逐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