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安居区:“低碳”赋能 助力“小庭院”变成“大产业”

时间:2023-11-10 23:00:59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践行“ 低 碳共富” 理念,把海龙凯歌文旅园区两镇 7 村纳入全区发展庭院经 济试点,着力把“ 小庭院” 打造成“ 大产业” ,探索一条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 低碳型” 庭院经济的路子。

低碳引领,夯实庭院绿色基底

建强推进机制。 以农业 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共建四川首个“低碳社区 ”为契机,研究 制定《遂宁市安居区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海龙 凯歌农文旅项目全域纳入试点,组建海龙凯歌庭院经济试点发展 领导小组,配齐工作专班,细化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休闲旅游和生产生活服务等庭院经济五项重点内容,明确区、镇、村三级职责目标任务,建立运行顺畅的工作推进机 制。

摸清庭院家底。 区乡村振兴局、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牵头,组 织 38 个区级有关部门,逐户走访调查海龙凯歌文旅园区所涉 2 镇 7 村农户,详细了解农业生产及庭院经济发展情况,摸清群众 诉求和庭院经济家底,为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的 619 户农户(其中 脱贫户 40 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方案。

谋划发展思路 。用好“ 中 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金字招牌,鼓励农户发展低碳绿色循环庭 院业态,明确试点区域以种养殖为主、多种特色业态共生模式, 坚持试点示范、梯次推进、分类指导原则,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当 地特色的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的庭院经济示范户,使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增收门路。

创新路径,不断丰富庭院业态

推行“三个模式” 。根 据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意愿等不同情况,鼓励农户采用 “ 自主经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委托经营 ”三类模式 经营庭院经济,有效避免庭院土地资源浪费。截至目前,通过自 主经营发展庭院经济 173 户,占比 27.95%;通过“龙头企业(合 作社)+农户 ”订单发展庭院经济的 413 户, 占比 66.72% ;通过 委托第三方帮助经营管理发展庭院经济的 33 户,占比 5.33%。

探索“ 四个统一 ” 。坚持“ 管委会+ 公司 ”管理模式, 由海龙凯歌 园区管委会牵头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与国有平台公司共同组 建运营团队,探索出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 准、统一收购销售的支持体系,构建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多户、一点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园 ”的发展格局。园区累计接待游客 78.4 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 210 余万元,群众 人均增收 6000 余元。

丰富“五类业态” 。突出特色化、生态化、 市场化,丰富完善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 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类业态 ”,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发 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截至目前,通过实施返乡 下乡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招引沼源茶社、非遗工艺坊、沼气 人家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业态 73 个,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学 ”全产业链,发展种养殖庭院经济 335 个。

人财聚力,小庭院催生大产业

“三支队伍” 完成“塑  形” 。邀请省内知名规划设计院专家组成“专家队伍”,科学规 划“低碳型 ”庭院经济;协调市、区、镇、村农技人员组建“农 技队伍 ”,帮助群众解决栽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庭院产 业技术问题;组织“工匠队伍 ”,出工、出力、出技术,帮助老 百姓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园、小果园,着力打造试点区域花草茂盛、 果树成林、家禽满园、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

“四个一点”筹集  资金 。通过“ 向上争取一点、项目扶持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群 众自筹一点 ”四类渠道提供资金支持,为试点区域注入资金活水。 同时,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的撬动作用,实施“公司+项目+村民+  村集体 ”综合发展模式,强化与农户的联结带动,促进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引进企业 66 个,共筹集各类资金 9.56 亿元。

“五个  转变” 引领发展 。通过空地变菜地、庭院变茶苑、路口变摊口、 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民,试点村 90%以上的农户有了庭院经济,许多农户将菜园、果园建在污水处理池边,粪污、雨污、生活污水也得到有效消纳,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发展。就试点核心区域 海龙村而言,2018 年常住人口仅 190 多人,目前已增至 600 多人, “ 回引效应 ”明显,其中回引海龙村籍优秀大学生、优秀农民工、 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者 39 名,带动发展餐饮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特色工艺等 22 个,实现“ 归乡雁 ”成为“带头雁”。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四川安居区:“低碳”赋能 助力“小庭院”变成“大产业”

时间:2023-11-10 23:00:59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践行“ 低 碳共富” 理念,把海龙凯歌文旅园区两镇 7 村纳入全区发展庭院经 济试点,着力把“ 小庭院” 打造成“ 大产业” ,探索一条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 低碳型” 庭院经济的路子。

低碳引领,夯实庭院绿色基底

建强推进机制。 以农业 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共建四川首个“低碳社区 ”为契机,研究 制定《遂宁市安居区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海龙 凯歌农文旅项目全域纳入试点,组建海龙凯歌庭院经济试点发展 领导小组,配齐工作专班,细化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特色休闲旅游和生产生活服务等庭院经济五项重点内容,明确区、镇、村三级职责目标任务,建立运行顺畅的工作推进机 制。

摸清庭院家底。 区乡村振兴局、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牵头,组 织 38 个区级有关部门,逐户走访调查海龙凯歌文旅园区所涉 2 镇 7 村农户,详细了解农业生产及庭院经济发展情况,摸清群众 诉求和庭院经济家底,为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的 619 户农户(其中 脱贫户 40 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方案。

谋划发展思路 。用好“ 中 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金字招牌,鼓励农户发展低碳绿色循环庭 院业态,明确试点区域以种养殖为主、多种特色业态共生模式, 坚持试点示范、梯次推进、分类指导原则,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当 地特色的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的庭院经济示范户,使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增收门路。

创新路径,不断丰富庭院业态

推行“三个模式” 。根 据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意愿等不同情况,鼓励农户采用 “ 自主经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委托经营 ”三类模式 经营庭院经济,有效避免庭院土地资源浪费。截至目前,通过自 主经营发展庭院经济 173 户,占比 27.95%;通过“龙头企业(合 作社)+农户 ”订单发展庭院经济的 413 户, 占比 66.72% ;通过 委托第三方帮助经营管理发展庭院经济的 33 户,占比 5.33%。

探索“ 四个统一 ” 。坚持“ 管委会+ 公司 ”管理模式, 由海龙凯歌 园区管委会牵头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与国有平台公司共同组 建运营团队,探索出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 准、统一收购销售的支持体系,构建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多户、一点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园 ”的发展格局。园区累计接待游客 78.4 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 210 余万元,群众 人均增收 6000 余元。

丰富“五类业态” 。突出特色化、生态化、 市场化,丰富完善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 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类业态 ”,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发 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截至目前,通过实施返乡 下乡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招引沼源茶社、非遗工艺坊、沼气 人家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业态 73 个,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学 ”全产业链,发展种养殖庭院经济 335 个。

人财聚力,小庭院催生大产业

“三支队伍” 完成“塑  形” 。邀请省内知名规划设计院专家组成“专家队伍”,科学规 划“低碳型 ”庭院经济;协调市、区、镇、村农技人员组建“农 技队伍 ”,帮助群众解决栽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庭院产 业技术问题;组织“工匠队伍 ”,出工、出力、出技术,帮助老 百姓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园、小果园,着力打造试点区域花草茂盛、 果树成林、家禽满园、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

“四个一点”筹集  资金 。通过“ 向上争取一点、项目扶持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群 众自筹一点 ”四类渠道提供资金支持,为试点区域注入资金活水。 同时,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的撬动作用,实施“公司+项目+村民+  村集体 ”综合发展模式,强化与农户的联结带动,促进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引进企业 66 个,共筹集各类资金 9.56 亿元。

“五个  转变” 引领发展 。通过空地变菜地、庭院变茶苑、路口变摊口、 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民,试点村 90%以上的农户有了庭院经济,许多农户将菜园、果园建在污水处理池边,粪污、雨污、生活污水也得到有效消纳,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发展。就试点核心区域 海龙村而言,2018 年常住人口仅 190 多人,目前已增至 600 多人, “ 回引效应 ”明显,其中回引海龙村籍优秀大学生、优秀农民工、 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者 39 名,带动发展餐饮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特色工艺等 22 个,实现“ 归乡雁 ”成为“带头雁”。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