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乡村建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将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数字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有机融合的战略抉择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质上说,数字乡村不仅是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简单应用和叠加,而是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中国建设有机融合的战略选择,是新发展阶段我国“三农”工作领域的重大创新举措。
数字乡村顺应了数字时代发展潮流,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向未来的乡村需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离不开拥抱数字化浪潮。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数字乡村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时代趋势。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农情,积极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数字乡村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时代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明显加快,目前已接近65%,但现在我国仍有约5亿人居住在农村,同时农业发展基础也还不稳固。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在农村,当前我国面临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数字乡村为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新路径。数字技术促使万物进入互联时代,地域性特征淡化,原来分散游离的城乡逐渐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乡整体色彩不断显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形成。这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城乡失衡关系的修正,不仅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差距,还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数字乡村顺应了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以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能使农村的农耕文明、休闲游乐、民风民俗等优势与城市的科技、现代风范等特征互补互促,打造跨行业跨层次跨区域的智能农业、品牌农业与数字农业,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释放发展潜力,继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数字技术还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动力。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最佳组合点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处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历史交汇点,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有机融合的最佳组合点。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历史交汇点。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同时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齐头并进、同步实施。数字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发生历史性交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发展迎来了关键期,数字乡村建设应运而生。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战略发展纲要》,明确“把数字乡村建设摆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位置”,“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融合创新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就要充分用好创新这把钥匙,以创新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资本、技术、劳动力不断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虽然土地与自然资源较丰富,但在缺少资本、人才、技术的情况下,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而且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受限于某些设施条件,部分乡村地区仍存在农产品“卖出难”的问题。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可突破时间、空间局限,数字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开启了乡村振兴新模式,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的重要创新点。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发力点。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GDP的比重已从32.9%提升到39.8%。同时,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农业数字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起点,未来数字乡村的发展潜力无限,必须把发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作为我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 也是下一阶段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
数字乡村建设是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是一场持久战。数字乡村建设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持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池”“能量源”。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放在第一个。产业扶贫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密码”之一,产业振兴也必将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传统农业产业模式中,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效率相对低下,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赋能传统产业,促进数字资源与传统农业要素融合渗透,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决策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精细化管理,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强化消费者偏好导向,优化供需匹配,鼓励品类创新,拓宽销售渠道,避免农产品过剩带来的“增产不增收”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于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2022年5月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模式,将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教育资源延伸覆盖至村和社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开展数字农业相关研究和项目建设,建立数字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员、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力度,有利于加快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长久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乡村公共文化供给薄弱、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开发,其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也受到城市文化的挤压。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网络文化逐渐繁荣,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得崭新的生命力,打破了传统乡村文化的束缚。数字技术不仅为乡村文化在互联网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还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加强了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比如,数字乡村使用数字技术手段,将历史旧址、名人事迹和民间歌谣等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形成了“数字博物馆”。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更关系着我国社会发展质量和民主可持续发展的大计。近年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随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清洁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共治的全面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累积性和复杂性,要全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仍需通过全方位努力,科学选择可行路径并合理制定有效措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研发乡村水利、环境监测、垃圾分类等数字化应用,打造数字乡村生态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进绿色宜居建设,为乡村生态振兴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推动城镇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也为乡村生态振兴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来看,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法作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引领乡村事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规范,党员管理比较松散。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党员管理和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力;有利于发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利于带领群众同频共振,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应当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提升居民数字素养、强化数字乡村顶层设计等方面着手,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全面激发内生建设动力,重点突破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数字化,数字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5G基站142.5万个,总量占全球60%以上,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网络规模全球最大;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网民规模从7.72亿增长至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面向未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不断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动信息服务向乡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供给。技术创新是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效率的关键因素。要积极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作用,推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农业发展等深度融合。积极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化智慧种植、智慧养殖、农村电商、智慧乡村游、农业大数据、农产品溯源等服务,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积极以数字化民生服务,提供在线农技学院、精准农资供销、惠农补贴申领、劳务用工管理、基层疫情防控等一系列服务,为农村新电商畅通“最后一公里”。
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数字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他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推动人才政策更好落地,吸引更多知农爱农的优秀人才投身数字农业实践,尤其是在云平台应用、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农机装备数字化应用、优势和特色产业数字化升级、农产品生产环节数字化监测、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升级等领域建功立业要积极以数字化治理服务,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加快实施农业农村数字技术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发挥各级政府作用,鼓励支持各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建立数字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把互联网、数字化知识技能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设计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提升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知识素养,让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红利,从而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加快完善数字乡村顶层设计。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各个主体密切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目前,数字乡村建设应用产品大量涌现,基层试点实践持续推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基层设计和鼓励创新相结合。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自上而下建立乡村振兴建设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尽可能将标准体系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数据资源、应用场景、运维机制等进行细致说明,确保数据信息安全、数据资源高效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探索示范,扩大试点规模,打造一批示范样板,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数字乡村发展。要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聚焦现代农业、乡村治理、医疗教育、生产生活等,创新构建数字乡村场景应用,建成赋能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类应用场景。政府部门也要当好企业与乡村居民之前的“桥梁”,及时化解纠纷与矛盾,畅通主体合作路径,并通过总结优秀合作案例积极推进主体间合作。(作者单位: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党组办公室)
以数字乡村建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23-03-16 10:13: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张海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将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数字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有机融合的战略抉择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质上说,数字乡村不仅是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简单应用和叠加,而是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中国建设有机融合的战略选择,是新发展阶段我国“三农”工作领域的重大创新举措。
数字乡村顺应了数字时代发展潮流,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向未来的乡村需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离不开拥抱数字化浪潮。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数字乡村作为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时代趋势。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农情,积极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数字乡村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时代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明显加快,目前已接近65%,但现在我国仍有约5亿人居住在农村,同时农业发展基础也还不稳固。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在农村,当前我国面临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数字乡村为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新路径。数字技术促使万物进入互联时代,地域性特征淡化,原来分散游离的城乡逐渐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城乡整体色彩不断显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形成。这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城乡失衡关系的修正,不仅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差距,还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数字乡村顺应了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以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能使农村的农耕文明、休闲游乐、民风民俗等优势与城市的科技、现代风范等特征互补互促,打造跨行业跨层次跨区域的智能农业、品牌农业与数字农业,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释放发展潜力,继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数字技术还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动力。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最佳组合点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处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历史交汇点,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有机融合的最佳组合点。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历史交汇点。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同时首次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齐头并进、同步实施。数字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发生历史性交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发展迎来了关键期,数字乡村建设应运而生。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战略发展纲要》,明确“把数字乡村建设摆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位置”,“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融合创新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就要充分用好创新这把钥匙,以创新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资本、技术、劳动力不断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虽然土地与自然资源较丰富,但在缺少资本、人才、技术的情况下,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而且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受限于某些设施条件,部分乡村地区仍存在农产品“卖出难”的问题。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可突破时间、空间局限,数字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开启了乡村振兴新模式,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的重要创新点。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发力点。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GDP的比重已从32.9%提升到39.8%。同时,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农业数字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起点,未来数字乡村的发展潜力无限,必须把发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作为我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 也是下一阶段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
数字乡村建设是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是一场持久战。数字乡村建设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持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池”“能量源”。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放在第一个。产业扶贫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密码”之一,产业振兴也必将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传统农业产业模式中,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效率相对低下,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赋能传统产业,促进数字资源与传统农业要素融合渗透,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决策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精细化管理,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强化消费者偏好导向,优化供需匹配,鼓励品类创新,拓宽销售渠道,避免农产品过剩带来的“增产不增收”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于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2022年5月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模式,将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教育资源延伸覆盖至村和社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开展数字农业相关研究和项目建设,建立数字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员、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力度,有利于加快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长久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乡村公共文化供给薄弱、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开发,其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也受到城市文化的挤压。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网络文化逐渐繁荣,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得崭新的生命力,打破了传统乡村文化的束缚。数字技术不仅为乡村文化在互联网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还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加强了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比如,数字乡村使用数字技术手段,将历史旧址、名人事迹和民间歌谣等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形成了“数字博物馆”。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更关系着我国社会发展质量和民主可持续发展的大计。近年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随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清洁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共治的全面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累积性和复杂性,要全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仍需通过全方位努力,科学选择可行路径并合理制定有效措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研发乡村水利、环境监测、垃圾分类等数字化应用,打造数字乡村生态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进绿色宜居建设,为乡村生态振兴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推动城镇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也为乡村生态振兴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数字底座”。
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来看,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法作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引领乡村事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规范,党员管理比较松散。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党员管理和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力;有利于发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利于带领群众同频共振,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应当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提升居民数字素养、强化数字乡村顶层设计等方面着手,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全面激发内生建设动力,重点突破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数字化,数字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5G基站142.5万个,总量占全球60%以上,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网络规模全球最大;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网民规模从7.72亿增长至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面向未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不断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动信息服务向乡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供给。技术创新是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效率的关键因素。要积极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作用,推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农业发展等深度融合。积极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深化智慧种植、智慧养殖、农村电商、智慧乡村游、农业大数据、农产品溯源等服务,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积极以数字化民生服务,提供在线农技学院、精准农资供销、惠农补贴申领、劳务用工管理、基层疫情防控等一系列服务,为农村新电商畅通“最后一公里”。
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数字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他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推动人才政策更好落地,吸引更多知农爱农的优秀人才投身数字农业实践,尤其是在云平台应用、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农机装备数字化应用、优势和特色产业数字化升级、农产品生产环节数字化监测、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升级等领域建功立业要积极以数字化治理服务,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加快实施农业农村数字技术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发挥各级政府作用,鼓励支持各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建立数字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把互联网、数字化知识技能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设计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提升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知识素养,让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红利,从而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加快完善数字乡村顶层设计。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各个主体密切合作,发挥协同效应。目前,数字乡村建设应用产品大量涌现,基层试点实践持续推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基层设计和鼓励创新相结合。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自上而下建立乡村振兴建设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尽可能将标准体系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数据资源、应用场景、运维机制等进行细致说明,确保数据信息安全、数据资源高效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探索示范,扩大试点规模,打造一批示范样板,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数字乡村发展。要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聚焦现代农业、乡村治理、医疗教育、生产生活等,创新构建数字乡村场景应用,建成赋能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各类应用场景。政府部门也要当好企业与乡村居民之前的“桥梁”,及时化解纠纷与矛盾,畅通主体合作路径,并通过总结优秀合作案例积极推进主体间合作。(作者单位: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党组办公室)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