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紫阳县:“两个精准”守牢返贫底线 夯实振兴根基

时间:2023-06-30 20:58:5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哈红黎

陕西省紫阳县为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实现“三个转向”,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产业、积极参与就业,创新实施“产业帮扶精准到户、就业帮扶精准到人”,确保群众产业就业稳定增收,降低了规模性返贫风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一、案例背景

紫阳位于陕西南部、巴山北麓,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紫阳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就业发展不均衡,农村群众规模性返贫风险率相对较高,需要摸清底子,查找产业、就业中的不足,通过实施精准帮扶降低返贫风险,增强致富动能。

(一)农村人口体量大。紫阳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17个镇、207个行政村和社区,村民小组1252个,有农村常住人口81742户、280303人,有脱贫户38937户129072人,有监测对象3334户11478人,已消除风险2681户9411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任务繁重。

(二)抵抗风险能力弱。紫阳县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同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制约了就业、择业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摸清家底,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精准帮扶。

(三)优势产业潜能大。紫阳县有紫阳富硒茶、紫阳修脚师两大全国知名品牌,全县已形成富硒食品、秦巴医药、文旅康养、修脚足浴四条产业链。通过精准摸底,尽可能把农村群众链接到优势产业上来,降低返贫风险,提升发展质量。

二、主要做法

紫阳县全力推进产业帮扶精准到户、就业帮扶精准到人,通过强化领导、精准摸底、分类施策等五项措施,力争实现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都有1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每一个有意愿的劳动力都有1个一技之长的稳定就业。

(一)强化组织。由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统筹组织,成立“两个精准”工作专班,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责任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巩固衔接办,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为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责任单位。由各镇工作团牵头,各级联村单位包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作为落实“两个精准”的具体责任人,负责做好政策宣传、情况摸底、指导帮扶等工作。进一步深化中央定点帮扶、苏陕协作、社会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各方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推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精准摸底。由县巩固衔接办牵头,充分调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力量,对除整户无劳力、重度残疾(兜底政策保障户)之外的所有农户逐户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劳动力现状、参加技能培训情况、就业现状,全面掌握群众产业就业中缺技术、缺种源、缺信息等14个方面的需求,并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各镇由镇联村领导牵头,组织村四支队伍,根据摸底情况,逐户研判摸底信息准不准、帮扶措施实不实。根据产业就业收入占比情况,将农户分为收入放心户、收入稳定户、收入一般户(产业就业收入占年度总收入80%以上为收入放心户,产业就业收入占比50%以上的为收入稳定户,产业就业收入占比50%以下的为收入一般户),为确定帮扶责任人或帮扶联系人提供依据。

(三)分类施策。修订完善《紫阳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聚合“雨露计划+”、免费技能培训、小额贷金融帮扶、互助资金、带农益农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帮扶政策。根据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扶持种苗种源、提供种养技术支持、帮销农副产品、小额信贷支持等帮扶措施,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把农民牢牢镶嵌到富硒食品、秦巴医药、文旅康养、修脚足浴四条产业链上来,做实“经营主体+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深度参与市场前景好、比较效益高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鼓励农户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确保“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持续能增收”。根据群众劳动就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有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就近在园区或社区工厂、组织参与以工代赈工程、鼓励自主创业、安排乡村公益岗位等帮扶措施,实现“人人有技术、个个有专长”,加快从“能就业”到“就好业”转型,不断拓展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延伸新就业形态、提高就业水平。

(四)扎实帮扶。紫阳县结合“321”基层治理模式,创新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机制,统筹调配“四支队伍”,使联系帮扶干部与农户精准匹配。“收入放心户”由村组干部负责联系,负责做好联系沟通、政策宣传,掌握发展动态;“收入稳定户”和“收入一般户”由省市和县镇干部负责包联帮扶,主要任务是全程跟进农户发展产业或创业就业,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农户在发展产业和就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五)督查问效。“两个精准”工作成效实行年度达标验收考核。总体按三年时间安排,各镇结合各自任务量,大体按照2:4:4的比例确定年度达标验收具体户数。县巩固衔接办负责该项工作的安排、指导、日常督查以及年度考核。县狠抓落实办牵头,紧盯落实慢、慢落实的镇、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实行“蓝黄红”三单督办管理。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点评、年度达标验收”制度,对问题突出的部门和镇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将“两个精准”工作成效考核在巩固衔接工作年度考核中提高到40%的比重,将对照年度目标、主要任务和帮扶措施,对各镇、各部门和包联干部进行年度工作实绩考核。

三、实施成效

实施“两个精准”以来,紫阳县进一步摸清了全县农村人口产业就业情况,帮扶措施更加精准,帮扶成效更加显著,返贫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进一步增强。

(一)底子清楚。经过全县干部3个月努力,对全县8万多户、27.9万农村群众进行全面摸底,准确掌握了产业、就业情况。经过排查,全县有技术、种源、销售渠道等产业发展需求的农户4147户,有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自主创业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1899人,并查找出产业发展、就业带动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二)措施得力。聚力精准施策这一关键,根据汇总的产业、就业的帮扶需求,逐一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了帮扶台账。整合各部门力量,由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紫阳县还充分发挥金融力量助推产业发展和创业作用,新增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43笔184万元,新增小额贷款132笔640万元。同时,及时更新帮扶台账,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三)成效初显。通过对产业就业两大类、14个小类的精准摸底、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全县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逐渐向四条产业链聚集,茶叶、修脚足浴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增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到2025年,紫阳县“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技一项目”产业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定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增速,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批国家和省级产业强镇、一村一品强村,打造1-2个全国知名劳务品牌。

(作者系为陕西省紫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陕西紫阳县:“两个精准”守牢返贫底线 夯实振兴根基

时间:2023-06-30 20:58:5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哈红黎

陕西省紫阳县为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实现“三个转向”,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产业、积极参与就业,创新实施“产业帮扶精准到户、就业帮扶精准到人”,确保群众产业就业稳定增收,降低了规模性返贫风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一、案例背景

紫阳位于陕西南部、巴山北麓,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紫阳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就业发展不均衡,农村群众规模性返贫风险率相对较高,需要摸清底子,查找产业、就业中的不足,通过实施精准帮扶降低返贫风险,增强致富动能。

(一)农村人口体量大。紫阳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17个镇、207个行政村和社区,村民小组1252个,有农村常住人口81742户、280303人,有脱贫户38937户129072人,有监测对象3334户11478人,已消除风险2681户9411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任务繁重。

(二)抵抗风险能力弱。紫阳县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差。同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制约了就业、择业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摸清家底,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精准帮扶。

(三)优势产业潜能大。紫阳县有紫阳富硒茶、紫阳修脚师两大全国知名品牌,全县已形成富硒食品、秦巴医药、文旅康养、修脚足浴四条产业链。通过精准摸底,尽可能把农村群众链接到优势产业上来,降低返贫风险,提升发展质量。

二、主要做法

紫阳县全力推进产业帮扶精准到户、就业帮扶精准到人,通过强化领导、精准摸底、分类施策等五项措施,力争实现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都有1项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每一个有意愿的劳动力都有1个一技之长的稳定就业。

(一)强化组织。由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统筹组织,成立“两个精准”工作专班,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责任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巩固衔接办,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为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责任单位。由各镇工作团牵头,各级联村单位包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作为落实“两个精准”的具体责任人,负责做好政策宣传、情况摸底、指导帮扶等工作。进一步深化中央定点帮扶、苏陕协作、社会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各方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推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精准摸底。由县巩固衔接办牵头,充分调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力量,对除整户无劳力、重度残疾(兜底政策保障户)之外的所有农户逐户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劳动力现状、参加技能培训情况、就业现状,全面掌握群众产业就业中缺技术、缺种源、缺信息等14个方面的需求,并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各镇由镇联村领导牵头,组织村四支队伍,根据摸底情况,逐户研判摸底信息准不准、帮扶措施实不实。根据产业就业收入占比情况,将农户分为收入放心户、收入稳定户、收入一般户(产业就业收入占年度总收入80%以上为收入放心户,产业就业收入占比50%以上的为收入稳定户,产业就业收入占比50%以下的为收入一般户),为确定帮扶责任人或帮扶联系人提供依据。

(三)分类施策。修订完善《紫阳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聚合“雨露计划+”、免费技能培训、小额贷金融帮扶、互助资金、带农益农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等帮扶政策。根据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扶持种苗种源、提供种养技术支持、帮销农副产品、小额信贷支持等帮扶措施,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把农民牢牢镶嵌到富硒食品、秦巴医药、文旅康养、修脚足浴四条产业链上来,做实“经营主体+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深度参与市场前景好、比较效益高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鼓励农户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确保“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持续能增收”。根据群众劳动就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有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就近在园区或社区工厂、组织参与以工代赈工程、鼓励自主创业、安排乡村公益岗位等帮扶措施,实现“人人有技术、个个有专长”,加快从“能就业”到“就好业”转型,不断拓展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延伸新就业形态、提高就业水平。

(四)扎实帮扶。紫阳县结合“321”基层治理模式,创新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机制,统筹调配“四支队伍”,使联系帮扶干部与农户精准匹配。“收入放心户”由村组干部负责联系,负责做好联系沟通、政策宣传,掌握发展动态;“收入稳定户”和“收入一般户”由省市和县镇干部负责包联帮扶,主要任务是全程跟进农户发展产业或创业就业,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农户在发展产业和就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五)督查问效。“两个精准”工作成效实行年度达标验收考核。总体按三年时间安排,各镇结合各自任务量,大体按照2:4:4的比例确定年度达标验收具体户数。县巩固衔接办负责该项工作的安排、指导、日常督查以及年度考核。县狠抓落实办牵头,紧盯落实慢、慢落实的镇、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实行“蓝黄红”三单督办管理。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点评、年度达标验收”制度,对问题突出的部门和镇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将“两个精准”工作成效考核在巩固衔接工作年度考核中提高到40%的比重,将对照年度目标、主要任务和帮扶措施,对各镇、各部门和包联干部进行年度工作实绩考核。

三、实施成效

实施“两个精准”以来,紫阳县进一步摸清了全县农村人口产业就业情况,帮扶措施更加精准,帮扶成效更加显著,返贫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进一步增强。

(一)底子清楚。经过全县干部3个月努力,对全县8万多户、27.9万农村群众进行全面摸底,准确掌握了产业、就业情况。经过排查,全县有技术、种源、销售渠道等产业发展需求的农户4147户,有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自主创业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1899人,并查找出产业发展、就业带动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二)措施得力。聚力精准施策这一关键,根据汇总的产业、就业的帮扶需求,逐一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了帮扶台账。整合各部门力量,由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紫阳县还充分发挥金融力量助推产业发展和创业作用,新增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43笔184万元,新增小额贷款132笔640万元。同时,及时更新帮扶台账,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三)成效初显。通过对产业就业两大类、14个小类的精准摸底、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全县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逐渐向四条产业链聚集,茶叶、修脚足浴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增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到2025年,紫阳县“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技一项目”产业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定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增速,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批国家和省级产业强镇、一村一品强村,打造1-2个全国知名劳务品牌。

(作者系为陕西省紫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